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9 08:42:27

以上内容都是刁瑞华老师提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9 13:32:37

员工过劳猝死,劳动保护是否应该升级?
近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深圳一位36岁的男子,猝死在了公司给租的酒店里。据媒体报道,该男子作为项目负责人经常加班到凌晨,有时甚至加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上午又照常上班。年轻的生命匆匆逝去,令人惋惜。事件的全貌,虽有待进一步厘清,但由此引发的对过劳死的关注,让不少上班族感同身受。很多人都感觉累,不是修路砍大树的累,是心累。其实这就是过劳。不是在严寒酷暑中凿山填海,多是在废寝忘食中灯枯油尽。以前,办公效率低,一个星期只能办一件事。今天,办公效率高,一天能办7件事。如果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时间乘以工作效率,那么,就算时间不变,效率提高了,工作总量也增加,人还是那个人,当然更累。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对此事件,你怎么看?是否觉得劳动保护应该升级?请发表你的观点进行阐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9 13:34:17

保安19年"裸捐"47万 被指"啃老"


[摘要]从开始做公益至今,19年里,马勇捐助他人总计达47万元。家中的生活开支则主要靠父亲当清洁工的工资,“全家人一年在生活上的现金支出还不到2000块钱”。

保安19年"裸捐"47万 被指"啃老"
马勇用来打钱给学生的部分存折。
“中国好保安”马勇,威海乳山人,39岁,19年来,他资助贫困学生和孤老,捐款达47万元,自己却没有一分存款,也没有娶妻,现在家里的花销主要靠父亲当清洁工每个月挣的1260块钱。他早年中途辍学,称自己太清楚没学上的痛苦,因此甘愿倾囊助学;他当兵时,母亲的手指被割断,战友们主动捐钱给他,他称这让他学会感恩,也学会了帮助他人,从那时起,他断断续续照顾过不少孤寡老人,走上了常年做慈善的路。

最近几天,“乳山名人”马勇又一次陷入了苦恼当中,原因很简单—— 因为媒体的报道,他“又出名了”。这样的苦恼,马勇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对他来说,虽然已经习惯,但终归还是会不好受。这个39岁的地产公司小保安,坚持19年为贫困老人和学生捐款47万元,在收获“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的同时,也一直在争议的漩涡中难以脱身。毕竟,他的慈善在很多人眼里是“暴力”的:啃老、不顾家、“作秀”……“就想平平静静做事,现在头上像顶了个炸弹”。马勇说,自己的“裸捐”能走多久,自己心里都没底。

“捐了钱还赚个彪”

儿子马勇被广泛报道后,在乳山市扫大街的环卫工马全述心里最不是滋味。

“人家当着面说我,你不家去(回家)说说你的儿,自己媳妇都不娶,把钱都捐了,你们干再多都白瞎。”扫了17年马路的马全述今年72岁,他知道当兵出身的儿子可怜困难孩子,但也清楚地意识到,儿子的行为是“捐了钱还赚个彪”。

4月5日晚,在儿子此起彼伏的电话声中,面对记者他压抑不住担忧:“可呗(别)把他抬得很高,摔得很响。想下来都不行啊。”

马勇当即表示,尽然选择了“公益的道路”就不可能停下来,“要像许三多一样,‘不放弃不抛弃。”据马勇介绍,十几年来,他已经资助了72名贫困学生,目前仍有17名学生在享受资助。

从晚上七点到十点,马勇进进出出接了近十个电话。除了向蜂拥而至的媒体解释“47万怎么来的”,他也得到了“好报”—— 某房地产龙头企业、珠宝行等单位的工作邀请。“还有自称重病借钱的。”他按照曾经帮别人跑救助的经验,询问了对方的个人情况,建议申请大病救助,对方“啪”挂了电话。

国内一档知名梦想秀节目伸来的橄榄枝引起了一轮争议。马勇以“不想靠这个拿钱”拒绝了打来电话的节目编导,随后和他一起做公益的朋友打电话来劝,“正是为了孩子才必须要上这个节目。”

这些让马勇有点“焦头烂额”。他记得,4月5日一早,哥哥马林回家汇报“舆情”:评论3万多条,七成说好,三成说不好。其中质疑造假的言论惹恼了一向沉默的老父亲,“他捐助过的学生,过年来拜年,走了一拨又来一拨。外面说我们炒作,这些外面都不知道。”马勇的母亲刘树敏则不断叹气,“现在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呢。”马勇也有点后悔,“就想平平静静做事,现在头上像顶了个炸弹。”

曾被资助的学生发来短信慰问,“叔,再给我三年,毕业了,咱爷俩一起努力。”这让马勇觉得欣慰。“他就是患了满足病,别人一句好听话就满足了。”年长四岁的哥哥马林说。

母亲悄悄给儿子贴钱

据媒体报道,从开始做公益至今,19年里,马勇捐助他人总计达47万元。现在,当保安的马勇月工资2200元钱,每月固定捐助17名学生每人100元钱,只剩下500元生活费。家中的生活开支则主要靠父亲当清洁工每个月挣来的1260元,“全家人一年在生活上的现金支出还不到2000块钱”。

最早协助马勇捐助贫困学生的乳山六中教师杨云峰告诉记者,马勇资助学生的费用有段时间是打入教师的账户,再由教师转交给学生并签字为证,后来改为直接为学生设立个人账户。“除了每月给学生50~200元不等的生活费,他还会为考上大学的学生筹集几千元生活费。”杨云峰说,“在乳山,他早就出名了。”

马勇告诉记者,近十年来他做过保安、船厂工人、食品厂工人、贩卖过蔬菜、捡过矿泉水瓶等各种工作。“2008年至2012年在乳山市造船厂的四年收入最多,每个月最多的时候有5000多元。”马勇解释。“当年造船厂鼎盛时期拿6000元的都有,是远近闻名的好单位。”与马勇一起做公益的乳山市十二中张老师向记者证实。

此外,因在部队执行任务时眼睛受过伤,马勇被认定为八级伤残军人,“这些年伤残补贴涨了,每年能领1万多元;我还是威海道德模范,每年过年过节,政府还会给两三千元的慰问金。”马勇说,除了把这些全都捐出去,在工厂发不出工资的时候还要四处借钱。

首先被借的就是家人。“从我这里给他贴上的就不少于1万块钱。”马勇的母亲刘树敏告诉记者,十年里,不忍心看儿子犯难,她瞒着丈夫悄悄贴钱给儿子,“2013年马勇心脏不好,每天打150块的吊针,都是我们出钱,他连医保都没有。”

父母劝不下儿子,只能拼命挣钱。72岁的马全述如今成了年龄最大的清洁工人,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骑着自行车到市里扫大街,下午5点下班。17年来,风雨不误。“为了挣20块的加班费,隔一天一休都舍不得休息。”马全述挺直腰板,“加班一年下来能多拿3000块钱。”

面对媒体的质疑,马勇说,“忠孝难两全”。但在父亲眼里,儿子面前一直摆着一条平坦的幸福大道:“即使每年不工作,光民政局给的伤残抚恤金就够了,而且还是‘活到老,涨到老’。”马全述说,如果不裸捐,马勇楼房和媳妇早都有了,“他自己的前程让自己给误了。”

要共赢不要牺牲

与马勇相识十年的杨云峰早就意识到了马勇面临的困境。

杨云峰仍记得马勇在空间里贴出的午饭照片,一个馒头几个蒜瓣。“他说这个月就剩一点钱了,只能吃这个了。”杨云峰说,“我从来不评论,评论什么呢?叫好是变相鼓励他,说不好怕打击他。”

四年前作为朋友的杨云峰就忍不住劝马勇,“连自己的生活和父母都照顾不好,你干脆退出吧,下来吧。”杨云峰把马勇的处境形容为“骑虎难下”,“看得出,他看到父母跟他受苦很难受,但让他放弃资助学生,他又做不到。”

跟踪报道马勇多年的《威海晚报》记者倪堃也曾被马勇的精神触动,资助过一名贫困学生,“大概坚持了半年,就受不了了。要想作秀,装一两年还是可以的,但他十几年坚持做下来,肯定是发自心底的。”

为了帮马勇实现“突围”,与他有过接触的不少人士开始行动起来。“和他一起经营一个公益组织,建设一个爱心平台。”杨云峰告诉记者,公益不一定非要是牺牲式的。马勇的精神确实很伟大,但不具备普遍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而外的帮扶才让人感觉和谐。”

2013年,在马勇的提议和朋友帮助下,他成立了自己的公益组织“乳育爱心乐园”,主要从事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资助贫困学生等公益活动。杨云峰说,以前大家只会说“好人有好报”,现在开始意识到保护和关心“好人”。“乳山的官方微信、公益志愿者也都在帮马勇找对象,希望他先把个人问题解决。”

但马勇很快又忙于组织公益活动。“现在QQ群里有一百多人,人员来自学校、司法、民政、公路局、国土资源局、部队等各种单位。”马勇乐呵呵自嘲,现在不孤独了,一呼吁很多人响应,“彪到一起了!”

2014年他向民政部门提供3个困难学生的名单,对方很快落实,为学生提供了资助。2014年7月,一场暴雨击垮了乳山口一家困难学生的房屋,他带着公益组织的人走访、募捐,“一年内给两家盖起了新房。”杨云峰告诉记者,通过公益组织,马勇把乳山市的爱心力量真正发动起来了,“我们现在希望探索一条既能把事情做好,又能扩大影响、把牺牲式的变成共赢式的公益模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15 09:05:42

4月7日南都报报道:3月24日一早,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1点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张斌是清华计算机硕士,生前就职于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一个项目的软件开发。据其妻子闫女士说,张斌经常加班到凌晨,有时甚至到早上五六点钟,第二天上午又接着照常上班。闫女士认为,张斌猝死与长时间连续加班有关,“他为了这个项目把自己活活累死了”。
那么,作为企业员工,你对这一悲剧事件怎么看呢?为何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呢?是公司对劳动者缺少关怀?还是自己不爱惜身体、不懂得维权呢?认为主要责任在企业的请选择正方,认为主要责任在自己的请选择反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16 19:50:39

【177期事评话题】过劳死,企业与员工谁之过?

4月14日南方都市报报道:36岁猝死IT男张斌考勤纪录曝光,连续5天凌晨打卡。这则新闻发布后,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长期上夜班的员工,更是物伤其类,心有戚戚焉。其实除了工作压力大,日常生活不规律,由着性子和个人喜好暴饮暴食,不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使身体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都会引发猝死事件发生。
屡见不鲜的员工猝死事件,再度为员工的健康问题敲响了警钟。那么,作为企业员工,你对这一悲剧事件怎么看呢?为何会导致悲剧的频频发生呢?是公司对劳动者缺少关怀?还是自己不爱惜身体呢?认为主要责任在企业的请选择【正方】,认为主要责任在自己的请选择【反方】。欢迎您选择观点进行评说!
第一名奖励现金100元,第二名50元,第三名30元,第四名20元,第五名10元。
来稿参加评奖截止时间:2015年4月30日晚12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16 22:02:41

昨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在网上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据媒体报道,辞职者为2004年7月入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女心理教师顾少强。如此任性的辞职信,领导最后真批准了。(4月15日解放网)
你对如此辞职的做法怎么看,认同的选正方,不认同的选反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18 12:01:22

【177期事评话题】工作遇到困惑,你会选择何种方式对待?

中原网4月14日报道了河南省实验中学一名女心理教师任性的辞职信,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对此辞职信,企业员工如何看呢?在中企互动平台网站的一份调查中显示,有的职工认为,不是没能力没学识,不是没理想没梦想。就是得面对现实,先保障自身生存再说。万一辞职后发生个不测,难道回头还啃老,让父母担心。也有的员工认为有能力的人,自然有个性。
那么,作为企业员工,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对企业管理不认可,你会选择任性辞职吗?认为自己的工作就要自己做主的请选择【正方】,认为还是守业更稳妥的请选择【反方】。欢迎您选择观点进行评说!
第一名奖励现金100元,第二名50元,第三名30元,第四名20元,第五名10元。
来稿参加评奖截止时间:2015年4月30日晚12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18 12:54:21

【177期事评话题】一个念头上来就选择“职业出逃”,你会吗?


中原网4月14日报道了河南省实验中学一名女心理教师任性的辞职信,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管本人辞职是啥原因,但该事件的确在职场中迅速发酵,牵动出一些人对辞职的理想性联想。尤其是一些平时工作有点不顺心、在一个岗位做时间久了心里发闷、对现状不满意想逃离的人,这个洒脱的辞职信,无疑会勾起他们的职业畅想,也许就会有一些人步其后尘,做出职业出逃的行动。
对此辞职信,企业员工如何看呢?在中企互动平台网站的一份调查中显示,有人想问:世界的确很大,你要选择怎么看?看看,是要以雄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的。也有的职工认为,不是没能力没学识,不是没理想没梦想。就是得面对现实,先保障自身生存再说。万一辞职后发生个不测,难道回头还啃老,让父母担心。还有的员工认为有能力的人,自然有个性。那么,作为企业员工,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你会选择任性辞职吗?认为自己的工作就要自己做主的请选择【正方】,认为还是守业更稳妥的请选择【反方】。欢迎您选择观点进行评说!
第一名奖励现金100元,第二名50元,第三名30元,第四名20元,第五名10元。
来稿参加评奖截止时间:2015年4月30日晚12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2 07:19:52

欢迎大家继续提供话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30 23:26:26

【观点擂台】2025中国制造业:“白领”、“蓝领”谁将扛起领军大旗?

《中国制造2025》5月19日正式公布,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给中国制造业的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10年将要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离不开技术创新,更离不开人才。未来制造业的崛起谁主沉浮呢?5月20日《长江日报》报道:ABB中国区副总裁李刚认为目前国内机器人市场方兴未艾,更加需要人力投入推动发展。可能线上工人减少了,但后台服务人员增多了。目前的制造业以蓝领工人为主,预计到2025年,制造业将以白领员工为主。对此,5月21日,网友在中企业互动论坛也纷纷发表了不同看法,网友“初卫平”说:“蓝领人才将是托举制造业的栋梁之才。”网友“wxpzp”认为:“ 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我们蓝领工人首当其冲,离开我们蓝领,由大变强梦想不可能实现。”网友“三中”说:“ 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靠什么?当然是技术创新。所以未来中国制造的实现、白领才是主力军。”;网友黄国强强调:“现在讲究的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领”,那个“领”就重要,没有千篇一律的说法。”
那么,你认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白领员工呢?还是靠蓝领工人呢?认为主要靠白领员工的,请选择【正方】发布观点,认为主要靠蓝领工人的,请选择【反方】进行评说!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事评——话题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