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季羡林 发表于 2015-4-14 15:45:35

埃塞一线的“工地课堂”

埃塞一线的“工地课堂”
(通讯员 赵坤 廖力)用完早餐,中铁二局电务公司埃塞项目部高级技术工人何伟看看手机,已是清晨七点,他与战友们便匆匆赶往施工现场。因为今天又有一批新进埃塞俄比亚雇员们加入到铁路建设,面对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他与战友们将开展“工地课堂”。
来到施工一线,何伟看见了新鲜血液。在当地翻译的指引下,埃籍雇员们迅速清点并带上安全帽、开挖工具、装着午饭的小包等物品。何伟与战友们拿出纸质资料交给翻译,关于当天的施工内容、安全规范、施工要求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资料详尽地记录在案,让翻译逐字逐句向当地雇员解释,雇员们提出的问题,何伟与战友们一一进行了解答。“工地课堂”一般用时不长,十分钟左右就结束。
对何伟他们来讲,如今的“工地课堂”能进展顺顺利利,却是他们好几个月同埃籍雇员们“斗智斗勇”换来的!
刚来大铁施工现场,埃籍雇员们着实让人头痛气紧。首先是语言障碍,相互交流,双方都听不懂;其次是当地的风俗习惯颇为复杂,刚开始总有误会;加之雇员们的安全意识极度薄弱,施工生产积极性低,混日子的居多不说,动不动就闹罢工。一种普遍现象,就是给雇员们发工资后的两三天,就只有十来个工人能按时上班,很多雇员们非要等到把工资“挥霍”完了才复工……这种现状,让何伟和战友们着实头疼,原本施工任务重、工期紧的埃塞大铁更是带来了巨大压力。
如何改变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雇员们的态度,提高生产效率?经过何伟不断的摸索,他提出了“制度式训话”这一想法,身为老兵的他建议每天早上进行一次安全和纪律教育,内容包括安全、质量、制度管理要求,及挖沟放缆技术规范等。每天按照规章制度强制雇员们参加十分钟的“工地课堂”学习,何伟与战友们讲解每日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和防患,质量和工艺要求,还分享身边的安全故事等内容。通过沟通和帮教,随着日子一天接着一天的消逝,队伍开始有了组织性和自觉性,雇员们态度端正了,安全意识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曾经的雇员们,整天坐在铁路上磨洋工,随身物品随意乱放,乱扔大铁上的石子,都成为了过去。现在他们的工作热情高涨了,施工进度也慢慢加快起来,人员沿线铺开,他们竟能个个将规定的工作较高质量地完成!经过一天天的交往接触和磨合,埃籍雇员们对工作有了责任感和责任心。
每天的“工地课堂”,何伟与战友们都是从一些小细节抓起,与埃籍雇员们一道沟通和交流,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像何伟那样的班组,每日的“工地课堂”,在中铁二局电务公司埃塞项目部还有很多很多。

鸿雁 发表于 2015-4-17 14:59:43

“用完早餐”这是哪一天呢,老师请补充新闻时间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埃塞一线的“工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