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fyyq666 发表于 2015-5-19 19:14:37

3.整治“为官不为”还需精准量化,制度约束和监管问责是关键

对于各地为“为官不为”行为画红线、列清单,媒体普遍认为,这种以“一定之规”搭建清晰具体制度程序的做法,有利于形成震慑。但《人民日报》和一些专家也指出,具体措施仍有待精准量化,使其切实可行,在“为官不为”的研判上还要对主观能动性不足与客观条件限制加以区分。新华社则发文建议推行党员干部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政绩考核和干部评价机制;纪检监察机关、效能管理部门和社会监督之间也要形成合力,对“为官不为”的典型案例及时曝光、严肃追责。另外,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也被荆楚网等媒体所呼吁。

wcfyyq666 发表于 2015-5-19 19:14:50

《解放日报》还提出,要特别警惕反腐与正风肃纪“临近拐点论”“影响发展论”“打击过头论”等错误认识,坚持严惩腐败分子与保护干部干事、查纠用人不正之风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相结合,彻底铲除“为官不为”的市场。

wcfyyq666 发表于 2015-5-19 19:15:07

舆情点评

从今年全国两会将治理“为官不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中央高层先后对“为官之道”表态,以及各地频频对“为官不为”追责,中央和地方都释放出治理庸政懒政的明确信号。“新常态”下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担当和作为,已成为当下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

wcfyyq666 发表于 2015-5-19 19:15:19

其实,从去年起,各地便陆续通报一批“不作为”案例,引发各界关注。分析认为,“为官不为”现象之所以受到重视,一方面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衙门式做派受民众反感有关;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状态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四风”要求格格不入,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wcfyyq666 发表于 2015-5-19 19:15:35

而从社会宏观层面来看,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转型升级及稳增长挑战的背景下,干部“不作为”容易阻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贻误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的良机。整治庸政懒政现象已是刻不容缓。

wcfyyq666 发表于 2015-5-19 19:15:51

但同时也应看到,舆论对于治理庸政懒政的要求并不仅限于“画画像”“喊喊话”,且形成震慑只是“治标”,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督问责才是“治本”。而在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上,更应将“高压反腐”和“为官不为”进行区分,避免个别官员将“干净”和“干事”对立起来。如此,方能真正做到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毛亚美)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5-20 18:54:26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5-20 18:54:49

问好杨老师!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争当改革促进派 为官应当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