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班组文化:就地创造 独树一帜——本文作者:杨美荣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是国内对张艺谋影片扣开世界之门的经典评论。若用这一眼光和思路看班组文化,则可诠释为:土生土长的就是最有特色的!移植的、模仿的或许美丽一时,但却不是自己的,稍有不慎就会因水土不服而夭折班组文化:就地创造 独树一帜
【观察思考】
■ 杨美荣
创建班组文化没有规定性动作,然而,我们却随处能看到似曾相识的面孔和阵容:在班组文化林立的彩旗中,总有几面颜色、风格相同或者相似;门前立的几根柱子、竖的几块牌子、书的几句谚语、提的几点警示,总有些重复、熟悉的字眼。这些可以说是借鉴、模仿,也可以说是照搬、拿来。或许有人会说,模仿、借鉴是创新的开始!可眼下事实是许多企业抓班组文化建设仅停留于此,不再往前走了,班组职工们依然觉得班组文化是片荒芜的沙漠。
班组文化到底应该怎么建立?上百度搜索一看做法千姿百态,总结一下大致有:强化班组文化载体,创建学习型班组;优化班组管理机制,重在以人为本;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行差异管理,激发职工发展愿望;实行先进文化管理、实施民主管理等。
文章说得好,人家也做得很好,于是有些企业就把这些成熟先进的班组文化建设的做法照搬、模仿,可一段时间后却没有人家的效果,甚至有些做法遭遇“水土不服”,这让笔者想起葛里斯曼的经历。
葛里斯曼是美国的安全玻璃销售员,他销售安全玻璃的业绩一直都是第一名。在一次颁奖大会上,主持人问他有什么独特的方法。葛里斯曼说:“每次我去拜访客户时,都会随身携带几块安全玻璃和一把小锤。我会问客户:‘你相不相信安全玻璃?’如果客户说不相信,我就把安全玻璃放在他们面前,然后拿锤子往玻璃上一敲。当他们发现玻璃真的没有碎裂时,他们就会很惊讶。这时我就会问他们:“你想买多少?”买卖往往会在不到一分钟成交。”
这招儿很快就被公司其他业务员仿照。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发现葛里斯曼的业绩仍然是第一,在第二年的颁奖大会上,主持人又问他:“大家已经做了和你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你的销售业绩仍是第一呢?”葛里斯曼笑笑说:“我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当其他业务员模仿我拿小锤敲玻璃时,我则会把玻璃放在客户的桌子上问他们:‘你相信安全玻璃吗?’当他们说不信时,我就把锤子递到他们手上,让他们自己砸这块玻璃。”
用一句广告词来比喻葛里斯曼很合适:“经常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原因就是:模仿只能触碰到皮而无法触摸到髓。而班组文化建设也如此理:要想不被超越,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精髓,这个精髓来自何处,自然是就地创造。
现代企业的管理结构一般都是三角形样式,分为三层,即决策层(高层)、执行层(中层)、操作层(基层)。高层动脑,中层动口,基层动手。动手的班组中,有些是技能型,追求巧思妙干;有些是绩效型,追求突出业绩;有些是学习型,致力于锐意进取;有些是安全型,努力让自己火眼金睛;有些是和谐型,力主亲密团结。
作为五型之一的班组文化,要就地创造,就应该把适合自己作为突破口,根据自身岗位特点、生产操作性质来量身定做自己的班组文化,使之成为班组团队认同并努力实现的班组愿景。目前,笔者所在的荆门石化就正在车间、装置、班组中大力创建技能型、绩效型、学习型、安全型、和谐型班组,并通过“五型班组”创建,进而突出创建班组的特色文化。 夏老师您辛苦了! 祝贺上稿的老师! 夏老师您辛苦了! 祝贺上稿的老师! 祝贺 祝贺!祝贺! 祝贺祝贺! 祝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