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征集】影响职工创新的因素是什么?
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长春市考察调研国企后,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那么,作为企业职工,我们如何去实现企业的创新呢?是什么影响了职工创新的积极性?是职工个人的技术能力?还是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呢?
我们期待职工真实的观点和想法!欢迎跟帖告诉我们! 国企职工对创新创效兴趣不高,干劲不大,最重要因素还是收入分配不公,用人机制不合理。尤其是国企干部与职工收入悬殊太大,干部拉帮结派现象屡见不鲜。如干部能上不能下,干部即使退居二线,其工资和福利待遇也没多大变化,而一线班组长只要从岗位上退下来,立马收入和待遇都统统降了下来。假如职工有创新创效成果,顶多给点不起眼的一次性奖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像这样有功劳的职工很快就淡出了企业领导们重视的视野。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被打消了。
从很多国企干部提拔途径来看,干得好不如跟人跟得好,有能力的不如没本事的。只有学会讨好上级领导,要比脚踏实地干得实惠多。与其有这样的捷径,为什么还要绞尽脑汁搞创新创效呢?
其实,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才能,特别是一些老职工,他们在生产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可惜,正因为这些老职工越来越看透企业形势。才心灰意冷地看破红尘,对创新创效也少了往日的热情了。我认为,企业要想创新创效就必须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因素,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调动起来,让职工创新创效得成果后,既得荣誉又得实惠。
三个“不合理”是影响职工创新的弊端
笔者认为,影响职工创新的因素,就煤矿来说主要体现在:用人机制不合理。招进煤矿的临时工进入矿后,从培训到导师带徒,费了很大周折,才使他们在生产岗位上发挥了潜力,懂得了生产技能,安全素质、技术素质逐年提高,可以说成了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可是,由于用人机制不合理,把这些熟练员工,干够八年后大部分辞退了,给企业造成新老接替严重失调,制约着职工创新因素,本来想在煤矿上扎根的职工,看到这样的用人机制,只能是“背着日头下山”,没有主人翁意识,挣够八年钱等着辞退。
内部效益分配不合理。一个区队管理人员,一月的工资相当于拿了两个有余普通职工的工资,真正是”出力的不挣钱,挣钱的不出力“局面,管理人员的工资与普通职工的工资差距太大,严重影响着职工的创新因素,这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暴露出企业内部效益分配存在问题。现在的管理,要用效益激励人,没有效益,再好的岗位没有人去愿意干。
企业关系网不合理。有些职工工作干得很出色,就是缺少了”关系网“,转正没门,提拔没门,遇到眼前的利益,往往是靠边站,把不懂生产技术、不懂管理、责任心不强的人员提拔到管理岗位,盲目指挥生产,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许多不相适应,破坏了企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形象,是制约职工创新因素的”老大难“问题。一件办起来很容易的事情,窗口不为民着想,出现卡、堵的瓶颈,非要请求他人说人情。
要调动职工的创新因素,必须在以上三个最突出的“不合理”上寻找突破,抓住问题存在的关键,养好兵,用好兵,让“创新”二字真正体现在职工身上,为企业发挥更好、更多的财富。 创新的事儿,别拿普通职工开涮,职工就是干活,没有拿那份钱,不必操那份心。企业能不能创新,那是企业领导的事、研发团队的事,企业被市场淘汰了,难道怨职工无能吗?我的技术就很好,但是企业效益很一般,这又怎么讲呢? 作为国企失业职工俺啥也不说了 能说什么,什么也没有俺们的份,爱咋地咋地吧? 企业创新需要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的提升,不然给个新设备用不好,有了新产品质量不保证,企业实现创新的路将会走的很艰难。所以,企业创新要依靠职工,善待职工。 找准症结 疏通通道 激发职工创新积极性
职工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平台,没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的创新队伍,企业就是死水一潭,坐而待毙。
纵观影响职工创新积极性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企业对创新工作不关心、不重视,往往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对职工创新成绩不实行奖励,或者是轻描淡写,象征性的意思一下,淡化了创新工作,削弱了创新势头。
二是、职工没有创新的思想意识。职工对企业发展和创新漠不关心,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倾向。有些职工虽然原意去创新,但一些创新成果容易被自己领导冒领窃取,功劳归别人所有,自己无名无分,丧失了主动性。
三是、创新有障碍,支持通道受阻。一些企业和领导,没有着眼大局,而是只算眼前小算盘,认为创新搞花架子,误工误时,不支持职工去创新,不提供有利条件,职工创新心有余而力不足。 “创”需环境,“新”靠钻研
习总在吉林国企调研,把创新提升到一个关乎发展与未来的高度!
走出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有30几年了,国企变得四分五裂,凡是墨守成规的昔日名企几乎都不复存在了,要不破产倒闭,要不被兼并重组。
说到企业的创新,其实应该分成两个界面来看。在当今高科技加互联网+的时代,企业的发展可以在朝夕之间定出胜负,凭借的就是创新的实效。对于大工业的国企实体,基本上是机构庞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且依赖传统优势的模子。从宏观的角度,企业发展与经营方式的创新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它主要取决于管理层与核心政策科研机构的研判与执行。
在企业内部的职工层面,确实也有一个创新的问题。要形成一个职工不满足于传统的平庸的工作方式,养成肯钻研、爱进取的氛围。必须是依靠制度来保证,职工队伍中不缺乏能工巧匠,如果企业能从文化、管理、经营等各方面都予以褒奖——善思敢做屡有新招实效的职工们,自然会形成一股从自己的岗位做起,从日常的生产经营做起,培育人人爱创新的机制。
职工创新行动,在需要环境支持的同时,更要善于钻研,能通过抓住牛鼻子,解决实际问题,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做好做精,实现领先一步的目标。职工创新应该着眼于细节,阿尔卑斯山下的工匠们能将百年的钟表做成世纪品牌,就是将任何一个细小的零部件都做到极致,才实现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