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联西 发表于 2015-8-10 16:31:44

责任:一个饱含家国情怀的创业理念

  看一个成功的企业,除了历史的机遇而外,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思想智慧和实践能力,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核心灵魂。对天工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工国际”)而言,可以这样说,天工国际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正是其创始人与掌舵人朱小坤思想理念的结晶。


  诚然,一家企业的成功自有一些引以为豪的经验,但如果这些经验仅仅停留在“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层面上,最多也就是“感性”的成功,只有当这些经验成为一种标杆和典范、成为一种“他山之石”,并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才是“经验”价值连城的升华。令我们心悦诚服的是,天工国际的发展历程,证明“天工之道”已经毋庸置疑地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天工国际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成功经验,使“天工之道”不仅成为天工国际的“独家宝典”,更因其经验的“理性”深度而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于是,“朱小坤理念”打造的“天工之道”,不仅是一家特钢民营企业的“中国范本”,更是一面中国企业发展的理念旗帜。


  本报今天开始刊登的“天工之道:一面中国企业发展的理念旗帜”系列报道,将以10篇文章(每篇2500字左右)的版面规模,报道评析“朱小坤理念”在天工创业发展历程中具有核心灵魂意义的价值评判,虽然不免挂一漏万,但从中也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没有责任就没有一切。我们应当以民族责任感振兴产业,以社会责任心发展天工。


  ——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


  记者在与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10多年的交往中,不仅对天工之道耳濡目染,更对朱主席的思想理念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甚至可以说,天工国际的一草一木、大事小事,记者都能从中看到朱小坤那掩抑不住的思想睿智的光华。 

屈联西 发表于 2015-8-10 16:32:09

  穷则思变:

  思的是责任,变的是日子  

  在记者的采访记录中,昔日的江苏省丹阳市前巷村由于人多地少,加上土地“箱子田”、“低洼田”多,致使1000多名前巷人始终泡在苦水里过日子。当年,辛勤劳作一天的收入,顶多只能买一包“飞马”牌香烟。据1981年的统计,前巷村农副工三业总产值还不到50万元,人均收入不足300元,一家名为前巷村五金厂的村办企业即现在天工国际的前身,当时只有一排低矮的厂房,20余名职工,生产的产品只是一些小五金配件而已。其时,一个“穷”字就把前巷村的状况概括得“一干二净”。正是在这危难之际,20来岁的朱小坤挺身而出,挑起了村五金厂厂长的重担。“我就是不甘心自己和乡亲们的困境,我有责任站出来。尽管当时的责任感是自发的,意识有些朦胧,但心中奔腾着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悯情怀。”朱小坤的这番话,使记者分明感受到,“责任”几乎是这位不屈从命运安排的农村青年与生俱来的心结。

  在虽然有些“朦胧”的责任感驱使下,朱小坤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弃农从工”的创业道路。从临危受命到艰苦创业,支撑朱小坤殚精竭虑、百折不挠的信念归根到底就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个信念的核心就是他对乡亲们的深情。

  在朱小坤看来,“深情”是“责任”的原动力。但是,要彻底脱贫致富,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仅有“深情”是不够的,体现“责任”的标准,就是要找到一条通向财富的道路。朱小坤深深懂得,只有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加上独树一帜的经营思路,才有可能改变“一天的收入只能买一包‘飞马’牌香烟”的窘境。

  “当然,这只是一般企业草创时期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没有什么特别高明和深刻之处。”朱小坤接着说,当年搞“麻花钻”,并不是他有什么先见之明。如果有,天工也不会在塑料拉手、电视天线、电子琴等产品上折腾了近十个年头。搞“麻花钻”,是他们从失败的阵痛中寻找的一条出路,是逐渐明晰的责任意识发出的“生存还是死亡”的“天问”。虽然不乏屈原式的悲情,但要活下去,就得义无反顾。

  在记者看来,搞“麻花钻”不仅是天工和市场“双向选择”的结果,更是“朱小坤理念”中的责任意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改革开放大潮的激荡和洗礼,使他们转产“麻花钻”的决策,一开始就站在“振兴民族产业”的起跑线上。至此,以朱小坤为代表的天工人的责任意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范畴。于是,一条决定天工发展命运的大道通衢在天工人面前铺展开来…… 

屈联西 发表于 2015-8-10 16:32:31

责任的升华,

  炼就“特钢之王”  

  “天工麻花”投放市场以后,两三年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从20多年前问世至今,天工麻花钻已日产超过130多万支,年总产量达4亿多支。朱小坤深沉地表示,天工国际站在振兴民族产业的层面上生产工具麻花钻,体现的是他们自觉而理性的责任意识。对于内心始终燃烧着开拓进取火焰的天工国际人来说,走俏国内外市场,让全世界十几分之一的人用上天工麻花钻,并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他们的责任愿景是“全球每家都有一‘钻’”!

  令人震撼的目标决不是口出狂言,“朱小坤理念”的“责任”有着深邃而恢宏的内涵。朱小坤认为,没有责任就没有一切,天工的一切,就是以民族责任感振兴产业,以社会责任心发展天工!

  记者了解到,在“责任”的熏陶和浸染之下,天工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美好的道德情操里面,忠勇诚朴的天工人更令人敬佩的品质,是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人们欣慰地看到,领跑国内工具行业的天工国际,虽然他们摘取了世界行业“单打冠军”,但他们却清醒地看到,国内行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朱小坤气宇轩昂地表示,即使到了“天下无处不天工”的程度,但仅有天工国际的产品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天下无处不天工”的场景,不仅是天工国际的产品,而是天工国际似的企业!

  “天工麻花钻”问世之初,市场热销,供不应求;同时,生产“麻花钻”的原材料高速工具钢随之十分紧张。朱小坤怀着一种“幸福的烦恼”告诉记者,当时,南京有十几公斤,就派专人去取;兴化搞到百来公斤,哪怕租辆大卡车也去运;厂里有位供销员,半年住在大连花费好几千,结果一两钢材也没搞到。这种“无米之炊”的窘况与“麻花钻”的热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1992年,朱小坤毅然决定投资800万上轧钢项目。从此,天工集团实现了生产原材料自给,初步形成了从冶炼、重熔、锻造、轧钢、拔丝到工具成品出厂的一条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形成工具麻花钻及其专用原材料——高速工具钢为两大主导产品的产业链。

  为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朱小坤又进一步将产业链向包装延伸。2001年,天工上马了工具钻头包装项目,一改以往钻头散件出厂、由外商包装的局面,各式精美的包装,使“天工”牌钻头享誉海内外,其附加值增加了15%左右。

  至此,“特钢之王”昂首阔步登上中国和世界行业的舞台。 

屈联西 发表于 2015-8-10 16:32:53

  责任文化,

  使天工尽展强企风范  

  从现代经济学角度来讲,人不可避免地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人是有限理性的,除了制度的硬约束,更需要一种软约束,这种软约束就是“责任文化”。多年来,“责任文化”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于天工国际的一切活动之中;通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思想修养等多种渠道,将责任感渗透于企业成员内心世界,成为集体认同的观念形态,在深层次上将干部和员工凝聚于一个共同的精神支点上,形成共同奋进的向心力和推动力。

  在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朱小坤的署名文章《抱团取暖,共度寒冬》在企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这篇“责任宣言”里,朱小坤庄重承诺:“在任何时候,天工都是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企业,我们更要做一名有责任的人,特别是现在我们要对天工5000人的工作生活负责,更要对5000名员工的家庭负责,哪怕在不盈利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员工的生存,宁可少做点,也要开工做,宁可生产定额再降点,也不能让员工下岗,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员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份稳定的收入,哪怕将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调低一点,也必须做出质量最好的产品,这就是我们抱团过冬的新方法、新思路。”

  正是由于恪守“责任”宗旨,天工国际几乎囊括了中国企业的所有荣誉。仅最近两年,朱小坤被评为2013年江苏十大年度经济人物和十大社会责任人物;同年,天工品牌荣膺“中国五金十佳最具价值品牌”;2014年,荣获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和“2014年度江苏省首批地标型企业”,成为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标杆民企;跻身2014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据悉,仅以2014为例,天工人均月工资同比增幅达12%,人均月工资4384元(2014年7月统计数)。用天工人的话讲,没有“朱小坤理念”的“责任”力量,恐怕大家还在为“买不起一包飞马烟”而发愁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责任:一个饱含家国情怀的创业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