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无人工厂”产出了“高效益”却让工人丧失了地位
7月13日,新华社报道了东莞首家“无人工厂”:以前整个工厂要650个工人,现在生产相同的东西,只要60个人。这意味着“无人工厂”压缩人工可达90%。最近,腾讯财经推出了一个叫“Dreamwriter”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据说Dreamwriter写这篇报道只需要一分钟。在大家惊叹“机器人”时代、自动化、高效时代的到来时,笔者却在思考,那些90%的失业者,还有全国2.74亿名农民工,其中80%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打工者,他们的出路在何方呢?自动化、现代化技术的实施,“无人工厂”的成立,把人从简单的劳动完全解放出来,目的是好的,对实现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也是有意义的。但是我坚持反对:在一大批从事简单劳动体力的员工不具备一定技术技能时,决不能大幅度地开始推行“无人工厂”。虽说“无人工厂”产出了“高效益”,却使工人丧失了地位,这种行为于国不利、于民不利。
不可否认,“机器换人”、“无人工厂”的出现,不仅能缓解技工短缺困境,应对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而且能提高工作准确度和效率。 从另一个方面也看出,“无人工厂”的大规模涌现,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力的就业带来冲击,让一大批为实现“中国梦”的工人丧失了工作的机会、生活的保障、生的希望。这类只顾及企业眼前利益,而不分析国家当前形势的做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是一种“杀鸡取卵”、“ 饮鸠止渴”的决策。
“无人工厂”不是万能的,我们要考虑行业性质是否适合。就拿煤炭行业来说,恶劣的井下煤炭开采,对各类设备的防爆、防潮、防尘都有严格的规定,自动化设备也在经受考验。在上世纪末,一家现代化煤矿就开始借鉴国外技术,对“无人采煤工作面”进行试验,前期基本上达到要求,工作面上有6个人基本上完成操作,但是,运行一段时间,设备出现异常频率太多,而工作面出现冒顶、过断层等复杂环境时,自动化设备根本就成了摆设,还得需要抽调人员来处理。那么,“无人采煤工作面”后来的下场,大家也都能猜想到了吧。
还有一个浅显的道理:先进的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我们不能背道而驰,让先进的技术成为人类进步的枷锁。新华社报道:2015年11月,东莞将有两个无人工厂投入运营。目前东莞政府每年补贴2亿元鼓励企业“机器换人”。从去年9月至今年6月底,东莞市共受理“机器换人”项目530个,全部投产后将减少用工约3.6万人。看到此类新闻报道,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寒心。某些企业的此类错误的做法,会让地方政府的GDP突飞猛进,也会让企业利润成倍增长。但是,我们更要考虑,那些没有工作的员工因此就会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失去生活的依靠,当成千上万没有工作的员工流向社会时,对国家的和谐稳定也必将产生负面影响。
岗位没有高低之分,人没有贵贱之分。在还没有解决好一大批没有高等技术的工人时,切莫慌慌张张地推广“无人工厂”。我更想呼唤:请国家给各行各业的工友们一次学习提升业务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成为驾驭“机器人”的主人、高科技企业的主人。不再成为现代化技术的“替代品”,高科技下的“奴役”。 董老师说的很在理 就业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最大问题,相信对“当成千上万没有工作的员工流向社会时,对国家的和谐稳定也必将产生负面影响。”这样的问题国家会有所举措。 引用第2楼大冶农机王中平于2015-09-30 09:54发表的:
就业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最大问题,相信对“当成千上万没有工作的员工流向社会时,对国家的和谐稳定也必将产生负面影响。”这样的问题国家会有所举措。 p_w_picpath/back.gif
有举措不代表会先行推进。“无人工厂”让国家担负了更大的“包袱”。为啥总是亡羊补牢,而不能防患于未然呢? 欢迎参加本期观点擂台! 就是佩服董老师这样的 ,说到做到! 其实人的信誉比什么都重要! 从做事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能够结实董老师这样的朋友很自豪! 文章自有评委老师去评,我只负责互动交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