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推进班组建设:引导胜于处罚
文/李小会前不久,据职工谷明反映:9月6日中午,郝师傅所在班组分管的通讯设备出现故障。郝师傅顾不上吃饭进行现场抢修,认为故障排除后离开了现场。下午段领导在检查验收时发现故障未完全排除,公司扣罚了郝师傅300元奖金,引发热议。
对此,我个人持正方观点,认为应该依据班组绩效考核进行处罚。究其原因如下:
首先:班组职责范围,安全不容马虎。当时情况紧急,作为班组骨干的郝师傅进行现场抢修。在抢修完后,并没有通过测试就撤离了现场,主观上凭经验认为修好了,没有履行正常工作程序,使得工作存在盲区和失误。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是因为发现及时,如果不重视起来,通讯安全甚至铁路运输安全将如何保证?工作容不得任何失误,安全容不得任何麻痹,一切不利于安全的因素必须要坚决制止,严肃处理。
其次:履行工作职责,奖罚必须分明。当天下午,段领导在检查验收时发现该设备故障未完全排除,而且呼叫号码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乱现象。无论是谁,工作职责必须履行,责任必须明晰,郝师傅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应该借此机会做出相应处罚措施,严令禁止,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最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班组绩效考核制度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班组工作和活动发挥了巨大功效,虽然考核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它是一种刚性约束的手段,规范着员工的行为习惯,为增添班组活力,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制度氛围和坚实保障。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都要受到相应处罚。处罚意见出台后,大家唏嘘不已,认为处罚不合理,从中暴露出来一个问题:个人感情与制度之间我们是否应该分清楚?从郝师傅的贡献来讲,他是骨干员工,大家理所应当地认为应该考虑这个背景后再来衡量制度,但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逾越的界限和条件。
这让我想起了发生在工作期间的一件事情:小于是班里分管质量的干事,工作积极。有一次,他在修锭时想当然地认为锭全部修好了,没有复查的情况下就入了库。结果质检站下来检查时发现有两块锭吊坠下毛刺没有处理,按照班组考核小于受到了100元的处罚。这时,班组里的其他员工站出来为他说话,认为处罚太严重了,只是吊坠下未处理又没有造成什么后果。然而,最后小于还是受到了100元的处罚,原因是分厂考虑后认为他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来造成了质量事故,责任明确,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受到应有的处罚。
因此,制度导向很明确,不折不扣地执行处罚是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要按照工作规范来,这样的问题必须避免,这样的底线触碰不得。
当然,在处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兼顾两个问题:第一、班组建设的和谐发展和长效机制。班组要想和谐稳定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积极贡献。要让员工放下思想包袱,主动工作,考核处罚只能作为一种手段,作为班组的班长、段长或公司领导要时刻关注基层班组的思想动态,加以正确引导。第二、考虑到郝师傅和其他员工的情绪波动和真实感受,领导要找适当的机会做思想工作,做好员工情绪管理,消除大家的疑虑,化被动为主动,有了这样的导向,相信大家包括郝师傅在内都能转变观念,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得更加出色。
处罚不是目的,目的重在引导。推进班组建设,不仅需要敢做敢闯、积极贡献的员工,也需要按部就班、稳中求进的态度。我们鼓励类似于郝师傅积极的态度,但制度必须要严格执行,这就需要包括班长在内的企业各级领导要切实鼓励好、引导好员工转变思想观念,为班组建设增添活力。
欢迎参加本期观点擂台! 不过要写上正反方啊! 第一次参加已经不错了! 有理有据,这是事评的主要方式! 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我给的小建议就是可以精炼一下前面的几段,要让人更快走进你的观点! 很多时候大家看了前面如果没有被吸引,那么就不会往下读了! 所以开头一定要有吸引人的地方,这就需要作者独到的写作方式了! 在论证部分有自己的观点和事例更有说服力,这是加分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