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安全记录
“纠结”的安全记录小郭被大家推荐为本月的轮值安全员,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小郭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还一个劲地推脱,显得很纠结。
问其原因,小郭不好意思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思。原来,他害怕写轮值安全员计划和总结,并且现在大家的安全意识都提高了,安全隐患少了,担心每天的安全员记录无内容可写。
其实,这也是其他当选为轮值安员的人普遍存在的想法。按照轮值安全员的规定,每次当选轮值安全员,首先得在月初写出计划,月底写出总结,还需上交相关管理人员检查记录。这对于每天在一线工作的员工,他们认为是件很为难的事情,他们宁愿多干点活,也不想拿起笔,静下心写东西。
到这里,我们不仅要反思一下轮值安全员的制度本身,既然是成文的制度,一定有其存在的意义,它指导、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促使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养成动脑子,多思考的习惯,明确自己该怎样去想,怎杨去做。意识决定行为,指引我们轮值安全员在工作中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只要把自己的想法梳理清楚,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多严格的措辞。说白了,害怕写计划和总结,其实是我们没有养成做事先思的习惯。我们要敢于改变,勇于面对,培养良好的工作思维方式,从而提升自己,把轮值安全员工作做到位。
至于记录的内容,也不必过于担心。我们的设备每天都在运行,隐患时刻可能出现,一个螺丝的脱落,一处不起眼的磨损,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我们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重复着岗位操作,难免有时会大意出错,劳保不全,错误操作现象也可能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的轮值安全员时时提高警惕,用心去检查,用心去排除隐患,及时纠正出现的违规行为并记录下来,让身边的人受到教育,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才是轮值安全员活动的主要意义。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安全氛围,人人安全的意识都提高了,我们的安全工作做到位了,记录更不必再去纠结,因为记录不是为记清楚多少隐患,而是“铸造”了多少安全。
(锌业五厂:樊路成)
办法总是有的
办法总是有的星期六早上,我刚接上班,就看到空压机自洁式过滤器的阻力已达1000pa。
我马上给工段长陈志国汇报:“过滤器阻力太大,外面的无纺棉需更换。” 工段长立即安排:“好,马上更换!”
我说:“好的”。
放下电话,我便带领班组成员,戴上口罩和安全帽,向空压机自洁式过滤器跑去。
空压机自洁式过滤器位于小树林里,离地五六米高,因人不经常上去,过滤器平台上集了厚厚的一层灰尘,时间一长,影响过滤器效果!
谁知我们还没到,就看见工段长已顺着爬梯往上攀。看着他那肥胖的身体,爬起来十分吃力的样子,我们几个也赶紧顺着爬梯爬了上去。
只见无纺棉上的灰厚厚的一层,随着无纺棉的下落,黑灰顿时满天飞。但工段长好像没看到一样,弯下腰,熟练地拧螺丝。我们大家也跟上去,又是拧螺丝,又是拆无纺棉。我们取下了一张张无纺棉。然后按无纺棉的大小尺寸,将原来洗好的无纺棉一张张安上。
看着地上拆下来的那一张张黑乎乎的无纺棉,工段长说:“把它们洗洗晒到冬青树上。”我们几个,立即把无纺棉一张一张平铺在马路,然后接好水管,进行冲洗。冲洗下的全是黑水。
第一面冲好后,需翻过来再冲另一面。我也不怕黑水会弄脏鞋子和工作衣,就用手去翻,一个人根本翻不动。大块的无纺棉,取下来的时候很轻,但一冲水,吸得饱饱的,太重了!我们几个人一起翻,还是翻不动。
怎么办?
“要使能把水挤掉就好了!”不知谁说了一句。
于是我们一起用脚踩,但不管用。无纺棉里的水还是饱饱的。
正当大家无计可使的时候,突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在家做油卷馍的样子。我说:“咱们把它卷起来挤水怎么样?”
“好办法!”大家异口同声说。
于是,我们几个人就开始卷,卷起了,又用脚踩。这个法子还真好!经这样巧妙地一卷,一踩,大多数水都挤掉了。
十分沉重的无纺棉,顿时变得很轻了。我们毫不费力地将其翻了过来。第二面冲好后,我们再次把它卷起来,挤出水,很轻松就把无纺棉抬起凉好。
像这样,一张接一张,我们很快就冲洗完了剩下的无纺棉。
虽然每个人脸上、鼻子里、身上都沾满了黑灰,但看着张张洁白的无纺棉,我们的心里乐滋滋的。看来,在工作中只要肯动脑筋,办法总是有的。
(素霞)
鞭 策
鞭策以前,我每次只要一走到餐厅,就先低着头看看餐厅的《豫光报》是不是新的,那怕晚会吃饭,我也得第一时间向餐厅人员要一份,他们如果忙的话,我会自己跑进去拿一份,坐在餐厅边吃饭,边看报,顺便看看有没有自己发表的稿件。
拿的次数多了,老板看到了我对豫光报的专注。后来我每次去餐厅吃饭的时候,只要老板在柜台,他都会低着头给我找报纸,还告诉我,这上面有你的稿件,我看过了,有时候,班组人员紧,我只顾低着头去报饭,老板便大声叫着我说:“小艾,有新报纸了,这是20号的你拿到没有,给你2张吧,我感紧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前去接着,心里十分感激。
因为我们倒班,很少能见到新《豫光报》,想看《豫光报》还得自己去办公室拿,班组里人员又紧,上班的时候,一般不会去拿,偶尔工段也会稍过来,但是想第一时间看到新豫光报,每一期都能看到豫光报还必须自己去拿,实在不方便,餐厅老板能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我心里非常感激。
中间有一段时间,餐厅老板和铜厂管餐厅的人员临时换了,我每次去吃饭的时候,问有新报纸没有,她都说:“没有,没人去拿,这还是上个月的旧报纸。”我心里非常失落,盼着餐厅老板感紧换回来了吧。果真,大约有半个月左右老板又回来了,他第一眼看到我,还是感紧给我拿这一期的新报纸。
说句实在话,多少次,因为我的稿件上不了报纸或者没有新题裁可写的时候,我心里想着,算了,不写了吧,上好自己的班就行了,再想想,如果我去餐厅吃饭,老板再给我报纸还敢接吗?如果他长时间看不到我的稿件,一定会问我,我怎么向他交待呢?回想这一年多来,不管餐厅吃饭人再多,只要有新报纸,他都会第一时间递到我手中,就是他的这份执着,我没有理由不去努力,没有理由停下这份多年来的业余爱好。争取在闲暇的时候多看点书籍来丰富我的写作能力,争取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才能不辜负餐厅老板这份执着的心。这份执着就好像是一种动力,时刻鞭策着我,我必须坚持,愿这份执着永远伴随着我前行。
(小艾)
不把事故处理推到下一班
不把事故处理推到下一班11月4日傍晚,当班班长王军波做完记录,随手掏出手机看了看,7:20。快下班了,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接班人来接班了。他坐在工段办公室内,微闭双眼。虽说一天没有啥事,但是各一天里岗巡查几遍,还是累得双腿发困。
手机响起,他掏出手机,滑屏解锁,接通电话:“喂,啥事?”
“2#带接口处翘起一层皮,你来看看吧。”快快在电话那头急促地说。
“啥?翘起一层?”他焦急地又问了一遍,随即抬腿跑出工段。如果2#带接口处发生故障,那可不是小问题,弄不好还的更换皮带,事情就大了,他边跑边想,心情顿时紧张起来。
跑到2#带处,快快拿着小笤帚指着2#带接口处翘起的一块胶皮说:“我在搞卫生时,发现了,你看看怎么处理?”军波一边听他说一边查看情况,他又弯下腰看看底层的接口处,还好,底层没事,他那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没有多大事,你去那些铁丝,截成小段,绑扎一下就行了。”他对快快说。吩咐完后他又打电话问中控,加料岗的物料还有多少,得知物料充足后,又联系机修准备电钻。:“拉下拉线开关,把控制按钮打到“0”位。”他交代快快,慌忙中他稳定、沉着,不忘安全。材料准备就绪,他用电钻在翘起的皮带处钻了几个眼,又用铁丝帮扎牢固。
“开关复位,通知中控开启2#带,看是否有啥异常。”他对快快说。皮带启动,运转正常。这时,接班人已来到岗上,他不放心,又交代道:“夜里勤观察,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停机用铁丝帮扎,绝不能大意,以免皮带撕裂,造成大事故。”
走在下班的路上,快快埋怨道:“这小问题,给下一班交代一下就行了,让他们处理,你看,8:30了。”
军波耐心的对他说:“虽说是小问题,我们也不能把它推到下一班,毕竟我们清楚事故发生的原因,处理起来心里明白。如果是大的设备故障,接班人根本不清楚事故原因,处理起来就有难度,你说对不对?”
快快信服的点头答道:“对,你说得有理。”
深秋的夜晚,寒气袭人,路灯拉长了他们师徒二人的身影。
(郭建富)
从“伤不起”到“一条心”
从“伤不起”到“一条心”科段级管理人员竞聘结束已有两个月了。还记得竞聘结果刚公示时,上岗者的义气蓬发,落选者的“伤不起”,也有人激流勇退,有人为之惋惜,有人恨铁不成钢。
竞聘上岗是公司人才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为了准备这次竞聘,公司也是做足了功夫,还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保障因年龄原因退下来的老同志的工资收入。但既然是竞争上岗,就会有人上,有人下。那些既有技术又有魄力的年轻人总会脱颖而出,而同时有个别不符合公司人才发展战略的同志也会落选。笔者所在的单位,就有一位同事工段长落选后被调到生产科工作。有一段时间里,只见老张牢骚满腹、抱怨连天,原来一心扑到工作的他少有的上班踩点,到点下班。
这两日银浮选准备检修,接替老张上任的小刘虽然知道有些问题可能自己处理好,但就是不愿“不耻下问”,相反还晾着分管银浮选设备的老张,眼看迎面要碰到,半路却拐了。老张相反可急上了,虽然嘴上还是长吁短叹。要知道银浮选从筹建到投产,他可是呆了十多年。银浮选的每个设备可以说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也都是他的宝贝疙瘩。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哪能说放手就放手。管不了那么多了,老张厚着脸皮找到小刘:“小刘,你现在是工段长不假,但我这个师傅你总的认吧……”话还没说完,就被小刘止住了。原来小刘和老张一直住在一个小区,小刘刚入厂时还是老张带的。小刘之所以故意躲着老张,就是想激发他的事业心。
接下来银浮选检修的两天里,你看老张和小刘“一条心”的忙前忙后,跑上跑下,争吵交流,……。随着检修圆满完成。我们发现,那个“伤不起”的老张不见了,而热心敬业的老张又回来了。
扬子
风口“传帮带”
风口“传帮带”转眼间,我来到烟化炉风口已经三个多月了,在大家的配合和班长的指导下,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已经游刃有余,各项数据已经心中有数,已经能独立完成操作。但我知道,如果不是大家的“传帮带”,我不会进步这样快。
记得是7月31日晚上接到的换岗通知,由于之前我一直在炉前工作,只负责整个生产的一部分,而风口则要把握整个生产过程,心里忐忑,便到控制室请教当时的风口工王志军。由于以前有一段在控制室工作的经历,虽然不是风口工,但还是知道控制室各个数据都代表什么,因此王志军便说:“有什么不懂的赶紧问,再上班你就要顶上来了,整个生产中风口最重要,也最操心,要对整个工段负责!”我便详细询问控制室内各个数据的变化范围、炉东炉西两侧风压的差值以及如何根据渣量来调整煤频。王志军都耐心的作了解答,并且盯着让我实际操作了一炉,让我对以后的工作更有信心。
8月4日,刚上班班长就对我说:“你今天第一天到风口,有什么不懂的要问我,炉要是有什么问题要及时的通知我。”当清风叶时,班长把我带到收尘,为我演示了怎样清风叶。白天最后一炉进了两包渣,由于一天都没出问题,我便有些懈怠了,也没问班长,就把煤频加到11,结果晚班的工友接班后渣放不出来,没办法只好扒小炉门,耽误了生产。第二天听说了这件事,我十分惭愧,觉得肯定要被批评了,但班长只是提醒我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事后工段长陈陆军的话令我深受感动:“你现在还处于学习阶段,容许你犯错误,像另外三个风口工就不容许犯这样的错误。犯了错不要紧,只要在这过程中分析出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办法,保证以后不会出同样的问题,这样你的技术才能得到提升,那么这个错误就相当于交了学费!现在都是靠数据说话,你要把每一炉的数据都记下来,进行对比,总结出生产规律,这样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进入9月份,底一和底二拉过来的渣比较多,非常不好吹炼,进完渣后炉两侧会大量跑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炉前工进渣前都要过一遍风眼,进完渣后再过一遍风眼,经过这样的处理,跑的煤小了,但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但炉前工却没抱怨,这让我又惭愧又感动。直到一天晚班,进完渣后又开始跑煤,我到炉前商量怎么解决问题,陈向争说应该是渣温低,炉内的疙瘩没化开。我反驳道:“但显示的温度不低啊!”“炉顶温度不代表渣的温度,煤频高,煤在炉的上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虽然炉顶温度高,但渣温提不起来。”这话提醒了我,我到控制室降低了煤频,提升渣温,果然一晚上都没有跑煤。
就这样,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工友的帮助下,经过三个多月的磕磕碰碰,风口的技术终于传承到我的手中,而我也会好好利用它,为烟化炉的高产稳产做贡献!
王朋程
好内容更需要好形式
好内容更需要好形式下午,我们更换了球磨机联轴器护罩。新焊的护罩结实稳当,当即给人一种安全的感觉。
旧护罩铁皮薄,靠着电机才能站稳,每次打扫卫生时,让人有点望而生畏,而这个隐患的排除得益于轮值安全员制度的改革。
轮值安全员已在厂里开展一年多了,人人几乎都当了一次轮值安全员,同时也通过轮值安全员活动增强了安全意识,但此项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分厂安全员田文明总结了16个月期间轮值安全员的不足之处,根据存在问题总结,重新规范了轮值安全员工作笔记要与每天工作衔接,并对轮值安全员提出了明确目标任务——查找出几处安全隐患,且要求工段和班长得限期整改,整改结果要有回复。新规定一出来,轮值安全员倍感压力,巡检现场比以往更加用心,而且还虚心向别人了解需要改进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多细节隐患被揪出来了。大仓喷射泵平台下没有照明、管道桥架平台地板腐蚀严重……这些细节隐患也随之被工段积极进行了整改,这样带给我们的最大的益处就是更安全更方便了。
有人私下议论说,轮值安全员是走形式,难为人。其实,这关键在于个人内心的理解,若自己处处以安全的思维去看待现场,一定能发现细微的安全隐患,为我们找回一片安全的天地。这是造福我们自己的事情,所以这个形式必须得走!
一个好内容,必须得有好形式来保障。轮值安全员制度的完善,真是一场及时雨!(王社军)
检修工人赞歌
检修工人赞歌顶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他们奔赴检修现场
上框架,爬竖梯
高耸的萃取槽上
密封的净化槽里
纵横交错的管廊丛中
尽是他们穿梭的身影
没有热情洋溢的工作宣言
只有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
一幅幅认真分析的图景
尽是挥洒汗水的豪情
一张张布满油泽的面孔
绽放的是最美的笑容
坚韧不拔是他们的意志
一丝不苟是他们的信念
精益求精是他们的追求
疲惫的身体和湿透的工装
记载着他们辛勤的耕耘
他们用勤奋诠释着责任
是他们
用不怕苦不怕累
书写着精铟大检修的辉煌
谱写了检修现场的动人乐章
诠释了团结一致的决心
凸显豫光人
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
李娜娜
单身宿舍的那些事
单身宿舍的那些事蓦然回首,来豫光工作三年了,每每和一起参加工作的同龄人提及,唯感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正如它轻轻地来,可走的时候却带去了我们的宝贵年华。
记得刚来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圈子几乎都限定在这宿舍楼里。我们把在学校里的一些习惯延续了下来,玩游戏,看小说,逛自己喜爱的论坛,偶尔串串门,顺带搜寻些零食解解馋,休息的时候睡到自然醒,晚上时不时出去AA制聚餐。就这样,稍带迷茫的状态就这样持续着,而时间也在不经意间流逝。
不知从何时起,这种状态悄然发生了变化:有人穿着整齐地悄悄出去约会了;有人买了专业的山地自行车,周末出去骑行了;有人偶尔不参加AA制聚餐另有应酬了……这时,我渐渐明白,是不能一直这样迷惘下去了,是时候谋划好自己的未来了。看看单身楼里的同龄人,有相亲的,有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的,有努力拓展自己交际圈子的,原来,大家都渐渐明白了。
再到后来,有些人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结束了单身的日子,开始计划租房或者买房了。偶尔哪天聚在一起,谈的最多的,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住在宿舍楼里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现在的我们,随着时间的流失,人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圈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但我们一起住宿舍的生活,给了我们最难忘的记忆,因为在这里不仅见证了我们的迷茫,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不久的将来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而单身宿舍依旧默默地屹立在哪里,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
康 运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