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0 21:43:15
|
查看全部
风口“传帮带”
风口“传帮带”
转眼间,我来到烟化炉风口已经三个多月了,在大家的配合和班长的指导下,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已经游刃有余,各项数据已经心中有数,已经能独立完成操作。但我知道,如果不是大家的“传帮带”,我不会进步这样快。
记得是7月31日晚上接到的换岗通知,由于之前我一直在炉前工作,只负责整个生产的一部分,而风口则要把握整个生产过程,心里忐忑,便到控制室请教当时的风口工王志军。由于以前有一段在控制室工作的经历,虽然不是风口工,但还是知道控制室各个数据都代表什么,因此王志军便说:“有什么不懂的赶紧问,再上班你就要顶上来了,整个生产中风口最重要,也最操心,要对整个工段负责!”我便详细询问控制室内各个数据的变化范围、炉东炉西两侧风压的差值以及如何根据渣量来调整煤频。王志军都耐心的作了解答,并且盯着让我实际操作了一炉,让我对以后的工作更有信心。
8月4日,刚上班班长就对我说:“你今天第一天到风口,有什么不懂的要问我,炉要是有什么问题要及时的通知我。”当清风叶时,班长把我带到收尘,为我演示了怎样清风叶。白天最后一炉进了两包渣,由于一天都没出问题,我便有些懈怠了,也没问班长,就把煤频加到11,结果晚班的工友接班后渣放不出来,没办法只好扒小炉门,耽误了生产。第二天听说了这件事,我十分惭愧,觉得肯定要被批评了,但班长只是提醒我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事后工段长陈陆军的话令我深受感动:“你现在还处于学习阶段,容许你犯错误,像另外三个风口工就不容许犯这样的错误。犯了错不要紧,只要在这过程中分析出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办法,保证以后不会出同样的问题,这样你的技术才能得到提升,那么这个错误就相当于交了学费!现在都是靠数据说话,你要把每一炉的数据都记下来,进行对比,总结出生产规律,这样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进入9月份,底一和底二拉过来的渣比较多,非常不好吹炼,进完渣后炉两侧会大量跑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炉前工进渣前都要过一遍风眼,进完渣后再过一遍风眼,经过这样的处理,跑的煤小了,但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但炉前工却没抱怨,这让我又惭愧又感动。直到一天晚班,进完渣后又开始跑煤,我到炉前商量怎么解决问题,陈向争说应该是渣温低,炉内的疙瘩没化开。我反驳道:“但显示的温度不低啊!”“炉顶温度不代表渣的温度,煤频高,煤在炉的上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虽然炉顶温度高,但渣温提不起来。”这话提醒了我,我到控制室降低了煤频,提升渣温,果然一晚上都没有跑煤。
就这样,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工友的帮助下,经过三个多月的磕磕碰碰,风口的技术终于传承到我的手中,而我也会好好利用它,为烟化炉的高产稳产做贡献!
王朋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