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不要让创新成为赚取奖金的工具
中企互动平台会员顾家瑞反映:11月17日,中石化某大型石油企业班组职工创新成果奖励公报发布,共有15项职工创新成果获奖,将分别获得3000元、2000元和1000元的奖励。本来皆大欢喜的事情,却因10多名职工的质疑,让组织者和得奖人员开心不起来。原来,除了个别成果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外,其它的创新成果在企业实际应用中都不是很显著。有的职工认为,这样的成果就不该重奖。这件事不由令笔者想起了两件往事。
一件事是2001年,笔者与同事都领到了几个派送下来的创新项目。按照创新项目的步骤要求,笔者在车间里转了转,发现许多设施不具备实施条件,就在创新会议上提出了改进意见,却被同事嘲笑:企业根本不可能拿出钱来进行改进。还有一位好心的姐妹会后教我:“没有实施条件,你可以假设。”即设想此创新项目已经实施,并预测取得的效果,最后成文即可。因为上级部门在意的是下属单位的创新数量,而并不在意是否真正实施。带着质疑,笔者草草地完成了文字材料,被某些高手修改过后,递交上去,竟然也获了奖。
另一件事是在总公司,2012年,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公司要求各部门都要拿出几个创新项目。有一个工区没有创新项目,只好将一些小改小革:比如修理工具、制作消防沙袋等项目写了进去。这些根本算不上创新的创新,竟然也被做成幻灯片,在创新成果会议上展览了。
其实,在干多少活就拿多少工资的企业,大多数人都喜欢“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少有人去动脑筋搞创新,甚至有人讥笑那种行为的人是在冒傻气。在重奖之下的创新,也并没有达到真正创新的效果,许多奖金只是奖励了项目,并没有真正成为创新的动力。
创新不创新,还是在企业机制上,不要为了任务而立项。如果仅仅是纸上谈兵,不审核,不检验,不看实际效果,这样的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赚取奖金的工具。要想得到真正的创新成果,还是应该从源头上入手,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每一个创新项目都要严格把关,不要只看文字材料,不要从数字上就判定获奖名单,而应重点查看实际效果,让创新项目真正促进生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欢迎参加本期观点擂台!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创新需要思维也要看结果! 如果都是糊弄的,自然不应该奖励! 因为这也看评委的水平! 而且还会影响到大家的情绪! 因此企业必须重视起来! 通过本单位的两件事也印证了这个观点! 最近都很忙,还能支持本版块,表示感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