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峰
发表于 2016-1-18 21:40:32
将事先手工打磨好的银丝摆放在需要镶嵌的位置,然后用焊枪整体加温。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温度高则熔断银丝,温度低则镶嵌不牢固。
胡云峰
发表于 2016-1-18 21:41:10
龙太阳说,这样焊接的制品没有很明显的焊点,银饰浑然天成。看似普普通通的银片、银条,在他的手里却活灵活现地演绎出一个个被赋予“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每个制作细节和过程都透着一股精致。
胡云峰
发表于 2016-1-18 21:41:54
曾有外国游客出价2万元想购买这只展翅高飞的“银鹰”,但被龙太阳婉拒。这只“银鹰”从品种、图案设计、花纹构建到制作组装都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虽然成本不到5千元,却能卖到2万元以上,足见这件作品的做工和创意。
胡云峰
发表于 2016-1-18 21:42:27
龙太阳展示他制作的“银饰文胸”,其制作灵感来源于他对妻子的爱。每当他看到妻子在田间劳作汗流浃背时,闷热的文胸令妻子十分难受,于是决定为妻子打制一件精致的“银饰文胸”。经过长达33天的努力,他用如头发丝细的银丝精心打制而成。
胡云峰
发表于 2016-1-18 21:42:56
在龙太阳的作品“蝶恋花”上,可以看到蝴蝶的文样。苗族人相信,“蝴蝶妈妈”是所有苗族人共同的祖先。因为苗族没有文字,他们只能将记忆倾注在白色的银饰中。
胡云峰
发表于 2016-1-18 21:43:36
龙太阳依托打制银饰的手艺,通过网络宣传、销售产品,同时推出“银饰制作体验”活动。游客进入他的私人银饰刺绣家庭博物馆,上一堂“打制银饰基本功”课后,就可以亲手体验打制银饰品了。
胡云峰
发表于 2016-1-18 21:44:08
控拜村的银匠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袭,手艺极少外传。目前控拜村的尴尬局面是,银匠纷纷外出打工只留下了老小妇孺,加上年青人对这种文化理解的不深刻,这种锻造技艺文化的发展已经面临着没有传承人的困境。
胡云峰
发表于 2016-1-18 21:44:37
龙太阳十分担心苗族银饰文化会逐步走向消失,白色的银装是否能继续世代照耀居住在高山深处的苗家人,这对银匠村和苗族文化的传承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胡云峰
发表于 2016-1-18 21:45:11
遗憾的是,尽管如此,龙太阳以身说法召回的银匠却是寥寥无几,不过村里通往县城的泥巴公路正在改建成6.5米宽的水泥路,不知这条大路是否能成为游走银匠回家的路。
胡云峰
发表于 2016-1-18 21:45:39
苗族银匠根据自己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银饰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当然,这一切都必须以不触动银饰的整体造型为前提。图为龙太阳在虚心向邻村的银匠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