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火车站风雨40年
广州火车站曾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国经济的温度计;是打工者的淘金地,更是冒险家的乐园。它制造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季节性人口迁徙——中国式春运,也见证了铁路王国野蛮生长和狂飙突进的黄金时代。微观的中国在这里呈现,它是这个时代的站台。图为2008年春运期间,大批旅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Feng Li/Getty Images/视觉中国 (文字来源:除特别标注,均参考《南都周刊》等报道)
广州站早在1950年代就开始设计,此后几经停建,直到1974年才全部建成。新火车站连同周边的建筑群,曾于1985年入选“羊城新八景”之一。图为1974年广州火车站建成时的样子。(来源:南方都市报)
新建成的广州站候车大厅内的自动扶梯在当年属于先进设备,当时内地总共只有两台,一时间,好奇的民众纷纷前来排队体验。(来源:南方都市报)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国内最早引进外资,也最早允许外省农民流入打工的省份。图为1992年春运,从广州火车站出来的农民工涌向广东各地。叶健强 摄
据统计,1986年,珠江三角洲的外来人口已达185万人;到1988年时,增加到320万人;到1990年代初,当地劳动力已接近400万人。当年曾有一本杂志登出“百万盲流扑岭南”的标题,可见南下的民工潮之汹涌。图为1986年,广州火车站广场,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广州的外省打工妹先睡上一觉再说。安哥/视觉中国
1995年,在广州火车站出站口外举着牌子接老乡的外省人。安哥/视觉中国
1991年春节刚过,南下的民工如潮水般涌入广州火车站,西广场的女厕因此“爆棚”。为了上趟厕所等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情,图中排到最前面的女孩脸上挂着欣喜的笑容。这张照片后来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广东改革开放的一个见证。叶健强/视觉中国
作为经济开放的窗口,外企广告和稀罕商品在这里随处可见。图为1994年春运,广州火车站外准备回乡的民工,身后是美国沙龙香烟霓虹灯广告。刘博智/视觉中国
丰富的商品物资也让“倒爷”和“老板”们看到了发财的机会。他们借着出差等各种名义,从南方进货运回内地转卖。而广州站就成为了中转的必经之地。图为1982年,两位外地出差者在广州火车站广场背着采购来的物品去托运。安哥/视觉中国
高度集中的人口流动,给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春运期间,广州站往往会出现堪称世界最大规模的排队。图为1995年,在广州火车站排队买票的外省农民工。为了防止有人趁乱插队,大家都紧紧地贴抱在一起,有时要这样排五到十几个小时才能买到票。安哥/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