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舌尖
作者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短短的几十个字就让春天活起来了,这里不仅有绽放的桃花,下水的鸭子,争先恐后生长的蒌蒿、芦芽,作为吃仙的苏老夫子,自然忘不了舌尖至味河豚。春天,不仅染绿了大地,也丰饶了舌尖。
小时候,正是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那时候想春天又怕春天。那是因为在饥寒中熬过了寒冬,却又迎来春寒料峭和青黄不接,这意味着对寒冷的恐惧尚未缓解,更严峻的饥饿危机又将来临。好在老天有好生之德而泽惠世间,寒意虽未退去,田间水边却已绿意盈盈,蛰伏了一冬的野菜适时地活泛起来了。一株株开着小白花的荠菜,在春天的风里摇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有过这样的诗句:“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可见春天不仅是为各种名花而来,也为荠菜这样微不足道的植物而来。荠菜一丛丛,一簇簇,不用浇水也不用施肥,年复一年,自然生长,每到此时便来人间济困。她在装点春色方面自然无法与各种名花相比,却为人们度过饥荒做出极大的贡献。现在荠菜饺子是春天的美味,但那时候的家乡谁也不奢望吃上饺子,把地里采回来的荠菜、野葱拌上面粉麦麸,贴在锅边蒸熟了,吃起来远胜于现在的一些美味佳肴。
后来在军营里,又品尝到另一种春天奉献的野味。营区里有几棵椿树,春天里枝丫上就冒出紫红色的嫩芽,我们南方人哪知道那东西的金贵?可来自北方的首长及其家属却把它当做宝贝。一次,我看到一位年已半百的老首长,搬了一个梯子摘嫩叶。我好生奇怪,这位首长平易近人,我就大着胆子问他,这叶子有什么用。他说,这可是好东西,吃饭的时候你来尝一尝就知道了。我以为他不过说说而已,没想到吃饭时,还真让他警卫员把我拽去了。一盘椿芽饺子,一盘椿芽炒蛋。那椿芽炒蛋,椿芽墨绿,鸡蛋鹅黄,鹅黄墨绿两相配,看上去就诱人得很,吃着味道更美,饺子的味道也好极了。毕竟职级相差太大,不好意思饕餮,浅尝辄止就匆匆告辞了。回到食堂吃饭时,仍是唇齿留香。
“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春天带给舌尖的东西还多得很,春笋、春韭、菠菜等等等等, 都以他们的色泽清新,香气撩人兴奋着味蕾。特别是立春后挖的笋,因其笋体肥大、洁白如玉、肉质鲜嫩、美味爽口被誉为“菜王”。春笋可荤可素,做法不同,风味各异,炒、炖、煮、焖、煨等皆成佳肴。把春笋切成丝,和韭菜、卷心菜等加上海蛎一起炒熟,用春卷皮一包,里面是满满的春意。
除了地面上长的,还有水底下的“蟟仔”、螺蛳也正当时。“蟟仔”是福州人的叫法,它的学名是黄蚬,是生长在闽江中的贝类动物,其个不如指甲盖大,过去只有穷人才吃它,一斤才几分钱,所以福州有俗话说“无钱人天天蟟仔菜,有钱人日日鸡鱼肉”。由于它是在江底沙里自然生成,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现在身价倍增,一斤十块左右。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螺蛳,这时刚爬出土,泥腥气小,肉质肥美,更关键的是,这时候的螺蛳还没有产子,壳里没有小螺蛳。“蟟仔”和螺蛳有很多吃法,春韭初割,根紫叶碧,与“蟟仔”肉或嫩螺肉爆炒,一上桌就空盘。正如清代诗人朱麟应所赞美的那样:“闻湖水接雁湖清,黄蚬朱虾手自羹。满把韭芽和雨剪,一林竹笋过篱生。”
春天是美丽而丰饶的,是充满生命力的。她来到大地,也来到舌尖。春天的味道,我们不仅用舌尖去感受,更要用心灵去感受,舌尖上尽是春天的味道,心里顿时也春意盎然了。
回 楼主(羊君) 的帖子
前来学习,感谢赵老师带来精彩分享,周四愉快 向敬业的赵版主学习 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问候老师健康幸福 123 感谢建军老师的给力支持回 1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对专页的大力支持!问好李老师!周五快乐!http://bbs.bztdxxl.com/p_w_upload/184_38202_5e805aeb557d638.gif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