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
作者浙江衢州江山石油支公司彭倩倩作为南方姑娘,小时候最爱的大抵就是跳皮筋游戏了,“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到现在依旧朗朗上口的童谣。
小时候,我大多数的时光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四月天的午后,三五个小女孩总爱聚集在外婆家庭院,乐此不疲地跳皮筋。外公和外婆喜欢依靠在躺椅上,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中,笑眯眯地望着一蹦一跳的我们。
“外婆,你手里的是什么啊?”满头大汗的我坐在地上好奇地问道。外婆低头继续择着手里的菜,“诺,这个呀,可不就是你天天挂嘴边的马兰。”我从竹篮子里拾起一株,翠嫩的绿叶,圆圆的,叶缘上有一点锯齿形状,茎上略微带着一点淡紫色,散发着淡淡的清新。长大后回味起,用“洵美草木滋,可以废粱肉”来形容马兰的清新可是再恰当不过了。
“原来马兰就是一株草啊!”
老中医外公扶了扶眼镜,笑道:“丫头,你可别小瞧了这一株小草。马兰性凉味辛,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等功效。”
马兰是野菜,在我们老家的田埂上、小路旁、小河边,到处都有。春天里,随便到野外走走就可以摘上一把。从小到大,我并没有见过马兰花开,马兰花还未来得及盛放,马兰就被人们采摘食用。外婆告诉我说,马兰花开时,花瓣是淡紫色,鹅黄色的花蕊,像极了小雏菊,远远望着是成片的紫色,马兰花期长,会一直开到秋天。
四月天里,马兰便成了外婆最爱做的菜。第一次吃到的便是外婆做的马兰拌鸡蛋,早上配着白粥,马兰的清香在舌尖萦绕。到了晚上,马兰拌鸡蛋就是外公的下酒菜,夹一小筷食之,小酌一口米酒。
外婆还会做凉拌马兰:把嫩头在开水里一焯,焯熟捞起沥水,切碎,撒些盐和味精后,拌匀即可,一道爽口的江南小菜,就油绿绿地呈现在眼前。或者再加一些切碎的香干,加糖、盐、醋和少许生抽及麻油后拌匀,便成了马兰凉拌香干,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还吃过外婆用马兰猪肉馅做的饺子,包成元宝形状。在那个年代,马兰猪肉馅饺子则变成我最爱的零食。
外婆还会制作马兰干:马兰在开水里一焯,在阳光下晒干,密封存放即可。烈日炎炎的夏天,马兰干是开胃小食的绝佳选择,用来清热解毒也是极好的。外婆会用马兰干烧红烧肉,放在灶台的大锅里慢慢焖熟。每到这时候,我总是眼巴巴地望着灶台,趁着外婆不注意,偷偷伸出小手去掀锅盖,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面而来。“丫头,哈喇子可都要流出来了。”外婆在一边乐呵呵的偷笑。
长大以后,我离开了故乡,去遥远的地方上学念书。听很多人说过,至此开始,故乡再也没有春秋,只有冬夏。可惜一年四季,马兰长在春天时,想起来也有很多年未曾吃到过外婆亲手做的马兰了。
前段时间,我偶然在一家饭店里吃到了马兰拌笋干,菜单标着:特色菜—马兰笋干,采用《随园食单》里的做法,“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马兰的清香犹在,味道却始终及不上外婆做的。
我想,家常菜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大抵是世上最美好的。故乡的味道和童年的回忆,会伴着我渡过生命里漫长的岁月。 感谢分享,赵老师太给力了! 祝赵老师周二愉快! 希望赵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