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吹过厨房
作者浙江衢州江山石油彭倩倩近来,我在读资深美食爱好者食家饭的数年饮啜笔记《有风吹过厨房》,写江南的时令小菜、节令点心、中西合璧的改良西餐。食物是生活的酶,一样样吃食,是一段段故事。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菜已经上桌,弥漫着诱人的色香。食家饭像个好客的主妇,带着满足和一点愉快的疲倦,招呼朋友们入席。
食家饭有一个自己独立的厨房,厨房的水斗上方是一扇高高的窗户,一年里有将近九个月,窗外是满满的梧桐叶子,在不同的季节里,变换不同的绿色。冬季,梧桐的叶子落了,阳光透过梧桐斑驳的枝丫不声不响地照进厨房。她的厨房没有摆设,也没有花,却有一扇窗,窗子里有风景,有风吹过。这也是《有风吹过厨房》来由。
我们家的厨房也是极具特色的,是和邻居阿姨家两家合用。厨房搭建在两家屋外弄堂里的一角。从我上小学到现在,公用厨房已经用了十几个年头了。本来厨房是露天的,两家男主人趁着空闲的时光,合力一起为厨房盖上了屋瓦,遮风挡雨。
我的吃货本能大概是从小就显露出来了的。上小学的时候,每次放学回到家,小孩子们就在弄堂里跑来跑去。她们总是在有说有笑地商量着美食的烹饪秘诀,总是变换着花样研究好吃的。隔壁阿姨的厨艺没有妈妈好,烧什么菜都经常请教我妈妈。我总是跑的一头汗,然后闻着厨房飘出的香味,肚子不自觉地就咕咕叫了。酒香草头油焖笋,菜脯姜蓉虾仁跑蛋,多春鱼熏鱼,萝卜羊汤配单山蘸水……有风吹过厨房,似清泉流过心田。
炎热的仲夏,她们会做绿豆汤消暑。傍晚,含笑已开出浓烈的甜香,水池里放着涓涓流水在洗菜,煤气上炖煮的绿豆在欢快的翻滚。两家的男主人在弄堂里摆上一张小桌子,桌上就摆一盘炒花生。两人穿着短裤,共饮一瓶冰啤酒。我也是个小酒鬼,总是偷偷喝一口爸爸碗中的啤酒。酒酣耳热时,等着下一道菜上桌。七分饱后再喝一玩放凉了得绿豆汤,吹着夏日的热风,白日里的疲惫之心也就烟消云散了。
寒冷的冬日,火锅是必不可少的,温暖了冬日时光。两家各自准备好丰盛的食材,肉、切成薄片的新鲜香菇、翠绿细嫩的小青菜、白嫩嫩的豆腐块,还有被切成了两片的胖头鱼等等,真让人馋水欲滴。两家人都偏爱辣,锅里底料,几根大葱,少许姜块,大把的红辣椒,冒出一股浓浓的香味。两家人围坐在一张小圆桌上,看着火锅中的热汤剧烈地翻滚着。等到锅里的汤底烧开了,大人们把生肉、年糕、生鱼片、活虾等一股脑放入锅中,盖上锅盖,不一会儿,水立刻沸腾了起来,锅盖怦怦地往上跳。有时候心急,我总是烫着舌头,却仍旧舍不得放下筷子。
食家饭说:“是食物在料理着我们的人生,人只有吃好了,才能更好地思考,更好地去爱,更好地休息。”
我觉得,爱吃的人大抵是爱惨了生活的,热爱美食与厨房的人,更容易获得坦荡与满足。心情不好就吃甜食啊,心里缺什么就吃什么。
我喜欢美食,更喜欢美食中所包含的人情味。弄堂里小孩子的喧闹声,邻居间的你来我往,厨房是个热闹的地方。最温暖的时刻,大抵就是碰上人生坎的时候,隔壁家送来的一碗热汤下肚,纵有多少疲惫,多少心事,也都慢慢平复了。
《有风吹过厨房》有腔调,有人味,解馋。可是,千万别在半夜饿的时候看哦,否则你会像我一样忍不住走进厨房,费心思地倒腾点什么吃的。 欢迎欣赏阅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