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房地产调控:限制投资性需求与加大保障房供应
上周出台的房产新政开始影响北京房价,部分楼盘给出优惠价。4月20日的报道说,房产新政在本周一的股市上率先得到市场的反应,受政策影响,深沪两市房地产股票一路暴跌。这从另一个方面显示出此轮调控政策对市场巨大的影响力,或者亦证明过高的房价已使市场的承受力到达脆弱的边缘。毫无疑问,2010年以来,不少地方房价的一路飙升是促使此次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根本原因。不论是购房人,还是国家经济,都无力承担过高房价承载的风险与压力。
今年3月全国两会,高房价问题成为公众重点关注的问题。但当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在北京,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商品房住宅均价普遍涨幅超过60%,部分楼盘甚至高达120%。
如果仅仅从供不应求的角度看高房价,似乎符合正常的市场规律。但将住房回归其居住功能,引入房租的指标,不难发现一些地方的房价已高得离谱。国际上通常用“租售比”即月租金与房价之间的比值,来衡量住房的投资价值,正常范围应在1:100至1:230之间。而北京这一比值为1:525,在22个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一。这意味着房价已经严重背离其使用价值,也意味着住房的资产属性已超越其使用属性,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面临考验。
房地产研究机构高通智库亦有分析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的高档住宅的年化收益率在2.5%左右,中低住宅在1.8%左右;二线城市高档住宅的年化收益率在3.2%,中低住宅在2.7%左右。一二线城市住宅年化收益率均接近和低于一年期存款利息;再减去通胀之后的实际收益率,已经为负值。对现阶段高档房购买投资性购房比例方面,高通智库提供的数据为70%。
房价的过快增长,不断加大着经济运行的风险。200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累计新增5764亿元,个人住房贷款累计新增1.4万亿元,这两项贷款占比超过全年金融机构本外币新增贷款的21%。流向房地产市场的新增贷款规模,远远超出工业、稍逊于基础设施行业的新增贷款规模。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人民币贷款仍在不断增加。当越来越多的贷款维系于高房价上时,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预言似乎越来越接近现实。
还有,不必多说,高企的房价严重影响了普通居民的生活品质。在一家人不吃不喝几十年才能买套房的压力下,安居乐业自然无从谈起。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轮房地产调控将着眼点之一选在抑制投资性需求上,希望通过控制银行信贷的手段,限制投资者利用银行贷款炒房。另一方面,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减轻普通居民住房压力。如此,在限制需求与加大供应两个方面,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才有保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