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国内创业机会比外国多很多”
广州日报:哈佛毕业后,为何选择回国创业?
季弘斐;在建筑设计领域,国内的创业机会肯定要比国外多很多,中国的人口基数、未来的建筑建设量显然要比发达国家多很多。从周期上来说,我们国家在建筑设计领域还处在发展过程中。
网上发帖引来生源
广州日报:创业应该有一些机缘吧?
季弘斐:确实。一般我们在设计院工作的时候只是产出,但如果你同时还在教学,就会有互动,就会有新的想法输入。
2014年中秋节,我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说我要在假期那三天讲理论课,当时就是试试水,看看有没有人报名,结果报名的人很踊跃,于是在接下来的国庆节我又准备了一个7天的实践课程,然后慢慢发展起来。最初为了解决教学场地问题,我找了上海一所教小孩绘画的兴趣班。现在公司发展起来了,我们在上海和广州都有了固定的地址。
广州日报:成立公司你是抱了什么目的?
季弘斐:我觉得国内的建筑设计专业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发展得太快,学生对这个学科的研究不够透彻。我们开这个公司,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这个专业最前沿的东西,同时我们又把这些东西放到我们承接的项目中去。
我不希望大家都做同质化的东西,而希望推动学科往前走。国内建筑设计专业发展得太快了,需要一些能让我们静下来思考的东西。另外我觉得与学生观点的碰撞,对我们也是一种启发,让我在项目中能够有新的思考。这是一个“混血儿公司”,如果我们单纯做一个设计公司,就不会有学术上的思考,如果单纯在一个教育机构,学生也不可能接触到最前沿的项目。我希望我的这个公司最终能对整个学科有推动作用。
三个中国合伙人
广州日报:创业的时候,公司是由你独资创立还是找了合伙人?
季弘斐:我是创始人,连同我有三个合伙人,一个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专业毕业的林立峰老师,他教书已经7年多了,每年稳定有3~4个哈佛录取生;此外,哈佛城市设计专业的林佑达也帮我做了推广。当时,我们三个人都很兴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把公司做成中国的AA(英国历史最悠久的独立建筑院校)。
广州日报:创业和在单位工作有很多不同吧?
季弘斐:是的,我变得比较忙,很多事情要自己去解决,包括场地和资金,企业的管理制度,都需要自己去建立。
因为我们是在做教育,主要就是要管理好老师和同学,这方面要花掉很多精力,我由一个设计师转变成一个管理者,这需要花很多精力,不断地摸索和学习,才能让公司进入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我对教学一直很有兴趣,这样新模式的“教育+设计”公司,对我个人的“延展性”更好,我想过回母校教书,但我觉得,在学校里做事可能会束手束脚,受到比较多的限制,不如自己来教书,这样能把国外先进的理念和设计思维最快地以我自己想要的方式带到国内。
名校看重的其实是基础
广州日报:在教学中,你是否会传授一些申请名校的技巧?
季弘斐:报考名校的技巧肯定是有的。但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基本功,一个学生的基础有多好,他的金字塔就能搭得多高。比如,哈佛大学看一个人的潜质,更关注的是他的基础和他看问题的切入点,好学生看问题的方式和一般人不一样,会非常具有突破性。(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