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1|回复: 1

广州日报:传统节日 唤回来、走出去

发表于 2018-3-2 11:31: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今天是元宵节,说元宵必然说到灯,说到灯就会想起一个人:堪与苏轼并论的诗词大家辛弃疾,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青玉案·元夕》将时空流转,把我们带入宋代。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朱淑真)、“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毛滂),习惯城市灯火彻夜通明、亮如白昼的我们,也许很难用同理心去理解宋代词人面对元宵之夜燃灯放焰、火树银花的心绪。“从昏达旦,光烛天地”,就知有多么的开心。农耕色彩的传统节日,怎能少了吃?“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姜白石)。赏完灯之后,还能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汤圆,眼福、耳福、口福都照顾到了,这元宵节才算圆满。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李持正)。元宵节,讲的是一个“圆”字,人月两圆、和和美美;讲的是一个“乐”字,天地人和、万民同乐。

  从元宵节说开去,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在悠悠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通过一个个神奇浪漫的节日传说、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典故趣闻,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节日美食,一点点积淀、丰富起来,并凝聚、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璀璨遗产。它们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文化情感,更散发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珍惜”之题中应有之义,一在“唤回来”,通过优化传统节日的议题设置,加强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内涵的认知、认同;借助公共政策安排,如公众假期,让传统节日与当下群众生活节拍相协调;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给传统节日注入现代元素、情感元素,如将元宵节打造成中国情人节。将传统节日“唤回来”,为年轻人所喜爱。

  二在“走出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格局中,中国传统节日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和青睐。如春节,近年已逐渐走出国门,为许多国家民众所认识。要抓住这一趋势,将更多的中国传统节日推出去,通过热闹欢乐、轻松有趣、娱乐性强、有意义的形式,让海外受众零距离、沉浸式感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断提升跨文化传播的能力。

  (练洪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4 17:47:59 | 查看全部
总感到 现在的节日少了点小时候的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