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国企国资”改革到“国资国企”改革的转变
——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
张喜亮
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赋予更多自主权。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瘦身健体,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实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党的十八大前后,我们一直也是在用“国资国企”这个词。自上而下即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职能等,向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当然,观点认为国资监管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应当并行推进。从市场规律看国有企业是主体,国有企业改是基础,随着“做强最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提法出来以后,“国资国企”改革就被统一改为“国企国资”改革了。深化国有企业政策的出台与落地,如今的国有企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到2017年底,按照全民所有制《企业法》注册的国有企业改为按照《公司法》注册有限责任,在形式上基本完成了公司制改革的任务;包括央企二级以下的在内的国有企业,近80%实现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包括央企集团在内的国有企业陆续改组、组建设立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等。无论怎样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等问题,依然是个难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国有资产监管的职能得到落实且强化,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基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新情况,国资改革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内容。有人甚至提出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当改名为“国有资本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观点,事实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出台了一系列放权清单和调整内部机构设置积极转变职能。所有这些都为深化国资改革铺就了基础,成为重点工作。
所谓“国资”应当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有资产,一方面是指国有资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强力履行了国有资产监管的职责,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则努力实现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职能转变。无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的改革还是国有资本的布局调整的改革,都对实现政企分开这个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仅仅强化国企改革是难以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权与产权分离、政府与企业分离等问题。从”国企国资“改革到“国资国企”改革,这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变化。
从做强最优做大“国有企业”到做强最优做大“国有资本”,这是国资国企改革思维方式的质的变革。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今年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需要:国资委在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制定监管权责清单实现职能转变,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的试点范围也将扩大,股份制改革将使国有企业具有面向各类非公资本更开放,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工作推进力度还会加大,总结经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将稳妥推进,提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分离辅业、处理僵尸等工作,企业包括董事会建设、落实职业经理人责权、“三能制度”改革在内的企业内部治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所有的改革措施都将聚集推动做强最优做大“国有资本”,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