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0|回复: 0

护好“名城”帽子,甩掉“贫困”帽子

发表于 2018-3-8 08:53: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全国有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3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安徽省寿县,云南省会泽县、巍山县,四川省阆中市,湖南省凤凰县,山西省代县等六个县(市),同时戴着“贫困县”和“历史文化名城”两顶帽子。多年来,这六个“双帽”县(市),以贫困之身,节衣缩食,为保护名城大批文物而不懈努力。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支持力度,但显然与其需求相差甚远。

  这六个县(市)都有2000多年历史,拥有名城、名山、名水、名人和生态湿地等文化和特色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

  如:安徽省寿县曾是楚国都城,寿春古城比平遥早100多年;其境内的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安丰塘(芍陂),比都江堰早300多年;宋代古城墙、明清时期清真寺也都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该县的楚文化博物馆拥有大批重量级文物,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便达224件;其境内还有淝水之战古战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历史名人有张汇滔、孙以中、孙家鼐等。四川阆中,云南会泽、巍山,湖南凤凰,山西代县亦都保存有千年古城和大批历史文化遗存,并且各具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

  同时,这六个县(市)多地处偏远山区,是革命老区及少数民族聚居区,面积共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0多万,其中贫困人口61.52万,而地方财政总收入仅有64.4亿元,因而无法腾出更多财力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大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更无力发展诸如文化旅游等扶贫脱困、发家致富的大产业。

  目前,全国唯有此六县(市)承担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脱贫攻坚两项艰巨任务,可谓“双困”,如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得到保护利用,就会摆脱“双困”,大步前进。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抓住关键,打破常规,通过大力支持名城及其文物保护利用,为五省六县(市)人民带来脱贫致富的春天。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此六县(市)要尽快成立由县(市)委书记或县(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组成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在省住建、文物、旅游部门及有关专家指导下,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科学制定由一系列项目构成的名城保护利用规划,并争取对应的上级乃至国家相关部门审批,进而分类制定项目方案,对应争取有力支持。

  二、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将此六县(市)列为项目扶贫示范县,国家住建部从名城保护利用方面、国家文物局从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国家旅游局从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分别予以重点支持,助其脱贫解困。

  例如:对此六县(市)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遗存的古镇、古街区、古村落、古民居等,加大保护利用的资金投入力度。安徽寿县新建楚文化博物馆占地200亩,需投入5亿元;古城墙、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清真寺等国保单位的维修,每年需要修缮费2亿元;会泽、阆中新建的博物馆,云南会泽县108座会馆(明清建筑),以及四川阆中、云南巍山县、山西代县、湖南凤凰,也有多处国家重点文物急需抢救性维修;还有县(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设施,包括围栏、围墙、界碑、界桩的设立及文物风貌的改善,周边环境治理,水系防洪设施等方面,也都急需国家有关部委予以定向重点支持。

  再如,每年适当给予六县(市)文化旅游扶贫产业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对其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用旅游产业大发展带动各县脱贫致富。重点支持六县(市)利用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争创全国5A级旅游景区,在旅游宣传、厕所革命、景区生态修复等方面也予以重点支持,以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精准脱贫。

  作者:李修松(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社科联主席)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8日 16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