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发现,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科技企业,招工的要求其实很平实。“快手”的招聘启事写明,公司意向招聘100名“内容评级编辑”,主要负责平台视频、图文直播的审核,内容编辑和管理。岗位对应聘者的性别、专业没有限制,学历也仅要求高中及同等学历以上。浪潮大数据人事总监李晨也向记者解释,他们招聘的“数据分析师”其实就是数据采集员,只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就能胜任。唯一的要求是年龄需在18-35岁之间。
求职者关注高质量就业
钱多、离家近,这样的工作看起来完美,但28岁的无锡小伙徐强却不买账。在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近日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当地一家企业开出过万月薪招切割工,详细面谈后,徐强才知道,挣到这万元月薪的代价,是他每天要在粉尘和噪音中工作10小时,他因此断然拒绝了这个“低质量”岗位。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就业岗位的质量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求职者的关注。无锡市新吴区人力资源服务协会春节前后进行的一次“提高节后返工率”调查显示,影响员工节后返岗的因素,除了工资、食宿、社保、班车等“硬福利”,还包括了工作环境、假期制度、企业文化、晋升空间、再学习机会等“软待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上一辈人用加班换取更高收入的就业模式不同,90后、00后等新一代就业者,更加追求健康优质的工作方式,不上夜班、双休、弹性假期,远比10%的加薪更有吸引力。
新生代的新要求,对用工单位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叶片磨抛环节产生的大量粉尘和噪音问题,国内航空叶片行业的龙头企业无锡透平叶片与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共同开发了机器人叶片磨抛系统,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节省人力,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健康。企业技术总监滕树新深有感触地说:“招工难倒逼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只有企业自身不断创新升级,才能招到更多高质量的一线员工。”(本报记者 马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