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2|回复: 2

【转】中国新闻网----追飞机孩子变大国工匠 创造0.002毫米精度极限

发表于 2018-3-13 08:48: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美沈阳人:王刚,航空工业沈飞数控加工厂铣工、高级技师,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新中国成立60周年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由他领军的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创造从0.01毫米,到0.005毫米,甚至0.002毫米的精度极限;他的团队,攻克600多项科研生产重大技术和质量难题,有16项成果申请了国家专利,创造经济效益2亿多元。

  不断刷新技能高度

  1999年,刚从沈飞技校毕业的王刚如愿以偿进入了沈飞。

  从小住在飞机场附近,每天看着在沈飞工作的邻居整天出入自己向往的大门、听着战机在天空中飞过的轰隆声,早在初中的时候,王刚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进入沈飞工作。

  “精雕细琢,把每一件东西都当成艺术品。”工作伊始,王刚就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

  作为一名航空人,王刚痴迷于追求加工技能极致,不断探索加工新方法提升产品质量。他探索出小孔铰削技术绝活,能用一把铰刀,通过不同的切削方法和冷却润滑介质的配合,使加工孔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微调,铣削加工精度达0.005毫米以上和铰削、镗削加工精度0.002毫米,创造了机械加工领域的奇迹,为我国航空装备跨代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易变形的薄壁零件铣削加工是这个领域的最大难点。王刚创新出多点位装夹、小进给铣削的方法,经过近百次的装夹试削,成功地解决了这类零件铣削难题,不仅如此,他将此类零件加工精度缩小至0.1毫米以下,只有一张纸的厚度,并且加工质量稳定、精度高。

  培养高端人才实现技术传承

  2011年,航空工业沈飞成立了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充分发挥技术引领和辐射作用,共完成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等600余项,有16项成果申请了国家专利,创造经济价值2亿多元。工作室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工作,先后开展专题讲座、现场演示、技能实战、技术研学700余场次,培训规模达到7000余人次,为厂内外的技能人才拓展知识、增长技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还实施了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对优秀的技能骨干进行深造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培养了优秀人才130余人。2014年,由王刚领军的“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截至目前,工作室成员共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辽宁省技术能手、沈阳市技术大王等市级以上荣誉80余项,其中,吴学文、李晓亮、吴刚、杨恒等人相继获得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高级记者 白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11 19:14:41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感谢尹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08:31:47 | 查看全部

回 1楼(羊君) 的帖子

谢谢赵老师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