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听农民工子女讲述“我的进城故事”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进城农民工子女这个群体越来越令人关注。由农村到城市,从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人群中,这些孩子如何融入,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慢慢地,同学们对我好起来
我是一个来自落后农村的孩子,现在在西安这个大城市上学。来到西安,已经是7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刚上完一年级,姐姐小学刚毕业。
虽然时隔7年,但我永远忘也不了那一天,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和兴奋呵!那天,我和姐姐穿着崭新的衣服、鞋子(连袜子也是新买的),在家里等待伯伯的到来,因为他将要带我们去西安,那个我们姐妹俩日思夜想的地方。爸爸、妈妈并没有住在城里,而是住在西安郊区的一个村子里,但离他们这么近,我心里感觉已经很不错了。
对西安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多,车多。后来,姐姐参加了一所初中的考试,顺利通过了,并且考上了重点班,这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听爸爸说,他看到录取名单的那一刻,眼睛都湿润了!我在西安开始上二年级了。在来西安之前,我不知道想象了多少遍自己来城里上学的场景。我想,我见到城里孩子的时候应该对他们说:“你好,我叫吕少楠,我们做个朋友吧。”那个时候,我一直是这么想的,在我的心里,他们一定是十分善良,十分有礼貌的。但一开始我与他们相处得并不是很融洽,一些同学总是嘲笑我,欺负我。当时,我真的很伤心。但我学习很努力,我知道,来到西安非常不易,我一定要把学习搞好。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学习成绩越来越让人满意。慢慢地,同学们对我好了起来,因为我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来自乡下的孩子,其实也是可以和城里孩子一样优秀的。
如今,我已经慢慢长大了,我相信乡下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和城市孩子一样,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明天。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吕少楠) ■其实,我也想拥有太阳
农村,是我心灵的一片净土,那里有我成长的足迹,连泥土都散发着馨香的气息。记忆中的农村,春天小草的破土而出,让我感到强悍的生命力;夏日里的蝉鸣,演绎了一首首高昂的交响曲;秋天里的硕果,让我知道付出总会迎来收获;冬日里的银装素裹,让我体验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神奇。生活是这样绚丽多彩,我无忧无虑地成长。
然而,有一天,我告别了家乡。为了供我上学,为了让我有一个光明的前途,父母不得不辗转来到大城市打工,后来,他们也把我接去,从此我就开始了自己的借读生活。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我看到了以前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高耸林立的大楼,宽阔、四通八达的马路,五彩缤纷的霓虹灯……霎时间,我一下子渺小了许多。我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子女,身上散发着地地道道的乡村气息。城市中的孩子是那么幸福,他们许多人都生活在富有的家庭里,上下学由父母开车接送,有穿不完的时尚漂亮的衣服,他们都是小皇帝和小公主。我不知何时懂得了愁苦的滋味,喜欢静静地坐着,透过窗户看飘零的落叶,向他们诉说我内心的孤独。忧伤之余,我喜欢在内心深处哼唱张韶涵那首《隐形的翅膀》: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河南省滑县六中高二一班薛欢欢) ■故乡,你放心吧
“呜呜呜……”火车出站的汽笛声让坐在火车上的我有些紧张不安。车窗外,往后飞奔的房屋和树木仿佛在问我:你要去哪?我在心里对它们说:再见了,我要跟爸爸、妈妈到他们打工的地方去上学。到了阿克苏之后,父母整日带着我奔波。到过一所又一所中学,人家总是一看我没有户口,成绩也一般,就马上说:对不起,请你到别的学校去试一试吧!一次一次地被拒绝,使我对这里的学校心灰意冷。那些天,我整天抱着电视看,甚至有了不上学的念头。想着老家的同学和朋友,他们的笑和身影都已经成了回忆,我真后悔离开自己的学校。
后来,爸爸通过老乡介绍找到了这所叫“银河”的学校,我终于入学了。走进“银河”,我感觉好陌生。不过学校里成排的柳树充满活力和生机,让我对学校有了最初的好感。这里的操场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好看,但同学们都在上面快乐地追逐玩耍。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认识了很多同学,他们对我都很好,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成了好朋友。我本来以为自己会因为是后来的受歧视,可没想到,大家对我这么好,这里的老师和同学成了我说服自己留在银河学校的理由。
上学后的第一个周末,接到老家同学的电话,对阿克苏还有陌生感的我没出息地在电话里哭诉:开学时,足足找了两个星期的学校,都没人接纳我,处处为难我。幸好有个叫银河的学校让我去上,虽说这个学校比不上咱们学校,但这里的同学和你们一样热情,我还能开心点。想想我们那时多好啊!可是已经回不去了……同学听了心疼地安慰我,愿我能尽快适应,在新学校开创出新天地。想想这里的同学会和她一样心疼我,我也就止住了哭声。
刚来时我上七年级,那时就有了考上一所好高中的梦想。现在我上九年级了,正在日益接近这个目标。故乡,我会把你放在记忆中,在新的城市好好生活、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你放心吧!
(新疆阿克苏市民办银河学校九年级陈娇) ■“丑小鸭”变“美天鹅”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工,今年我也随着父母来到城里上学。他们打工供我上学,而我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初到城里,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新奇,而自己就像一个新进城的丑小鸭。在班里,大多数学生都是本地的,在我看来,他们大多都是有钱的公子哥、大小姐,而我只是个又穷又没地位的农民工孩子。他们的学习用品比我的多、比我的好,衣服比我的漂亮,他们的零花钱对我来说真是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刚与他们在一起时,一股莫名其妙的压抑感围绕着我,我总也融入不了他们的圈子,成了班里的“孤家寡人”。
幸亏有老师的帮助,才迅速改变了这种状况。老师创造一切机会,让我融入同学们的圈子,并让大家意识到,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各有所长。接触得多了以后,空闲时城里的同学就总缠着我给他们讲农村的趣事,比如自编渔网在河里捕鱼、捉蚯蚓喂公鸡等,他们对这些特感兴趣,说到好玩处,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就这样,我的自卑感渐渐消去,逐渐与大家融为一体,在学习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此刻,感觉自己真的蜕变成“美天鹅”了。
周围也有许多农民工子女,据我观察,他们中的许多人就不像我这么幸运了。对此,我认为老师应该更关注这些孩子,帮助他们及时走出生活的阴影;学校应该与家长多接触,双方共同努力,指引他们健康成长;而农民工子女自己也要学会调整自己,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河南省滑县六中高二一班陈文武) ■做一名自信的农民工子女
我是一名农民工子女,父母都在城市打工。在家乡念完小学后,爸妈把我送进了那个城市里的一所中学,说是教学质量好。尽管我并不愿意离开家乡,但为了能考上好大学,我还是顺从了父母。
到城里上学后,父母为了让我不自卑,把我打扮得和城里孩子没什么两样,可我知道,自己蹩脚的英语和带着浓厚乡音的普通话,无时无刻不在“出卖”着我的来历。日常生活中,我无法正常和同学们交往,很多东西都和他们谈不到一块,只有学习,再学习,才能让我真正找到自信。我告诉自己:成绩是你惟一可以争取的荣耀。
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期中考试时,我考了全班第三名。可是,还没有高兴多久,就接到了通知:班里要组织召开家长会。我实在无法想象满身灰尘的父亲坐在一群衣着光鲜的家长中会是怎样的尴尬,于是我决定撒谎。我找到班主任,说爸爸病了,妈妈在医院照顾他,他们都不能来参加家长会。说完,便做贼似地离开了老师的办公室。下午放学后,班主任老师找到了我,对我说:“孩子,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平凡的,但只要你努力拼搏,奋发向上,对生活有激情有梦想,对工作认真负责,你对社会就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你看咱们这座美丽的城市,它的建设和运转离不开农民工兄弟,全市人民都很感谢他们。老师懂你的想法,你明白老师的意思吗?”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想爸妈怎样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怎样千方百计送我进好的学校读书,再想起自己可笑的虚荣心,感到愧疚万分。我决定在家长会那天,挽着爸爸的手,昂首挺胸地走进学校。
(佚名) ■过来人语
那些难忘的岁月
我5岁随父母到县城生活,父母靠卖菜谋生,我在菜摊旁边玩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那时户籍管制还很严,进城上学的门槛还很高,父母就把我送到了郊区的农村上小学。学校离我们租住在城里的家有4里多路,每天凌晨父母出门摆摊前把我叫醒,小小的我就在黑暗中慢慢向学校走去,一路上看到有亮光就往前奔跑。记忆中去学校的路很长,我走完了城里的水泥路,过了一座桥,还要走很长一段土路。放学后再一路伴着夕阳跑回城里的家。春夏秋冬,风雨兼程,我在奔跑中度过了6年小学生涯。
上初中时,父母一咬牙帮我交了借读费,把我转到城里读书。令我高兴的是学校就在租住的房子附近,我再也不用天天跑着去上学了。那时农民工子女没有今天这么多,人们对此的关注度也没有今天这么高,在学校里,大家都一样高高兴兴地学习,老师对每个孩子也一样,我的初中生活和城里孩子一样快乐。
等我在城里上高中时,父母负担我上学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他们去了广东打工,我也只能住校,成了一名留守少年。高中的生活紧张而孤独,上学的时候日子过得还算自在,但每逢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我就只能寄住在亲戚家,辗转的寄宿生活让少年时期的我变得格外敏感、胆小而没有安全感。那时的我就暗下决心,将来决不能让自己的小孩再做留守儿童。
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两年了,回想起这些进城上学的往事仍感慨不已。现在每次看到关于农民工子女的话题都会格外关注。相信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包容和关爱,就会让那些孩子多一丝成长的温暖。
(浙江省奉化市石峰) ■老师点评
破解“融入难”要多管齐下
农民工子女进入一个新环境,有的人很快就适应了城市生活,而有的则表现出了学习跟不上、跟城里孩子格格不入等特点。适应不好的孩子,不管是孤僻、忧郁,还是故意调皮捣蛋,其实都是急于在新环境、新同学中得到认可,都是未成年人因心理不成熟表现出的对环境的消极对抗,是正常的。但这些同学应该相信自己的调整能力,过一段时间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追上来。
我想对这些孩子说,你们总羡慕城市孩子,但为什么没看到自己身上金子一样的品质呢?我所接触的农民工子女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朴实憨厚、待人真诚、踏实刻苦……这些往往是身边同学缺乏的,也是他们最羡慕的。几年前我带的班上有一个来自四川农村的孩子,他也曾陷入自卑,但经过自己调整和老师帮助,很快就走出了阴影。他真诚对待同学,积极融入集体,别人有什么困难都喜欢找他,他以自己的“本色”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和接纳。今天的你不代表明天的你,你的明天要靠自信去开拓。
我想对这些孩子的老师说,更多地捕捉他们的眼神,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农村和城市孩子各有短长,农村孩子吃苦耐劳,城市孩子知识面和交际能力有优势,老师应引导他们认识各自的优点,建立自信心,让城乡学生和睦相处,取长补短,有利于双方健康成长。
我想对这些孩子的父母说,即使物质条件差些、整天忙于生计,也要尽量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深远。据我了解,这些孩子在新环境中大都缺少一个真正的“引导者”。晚上回家爸妈已经筋疲力尽,子女也就张不开口了。有时试着说了,疲惫的父母却没有反应,满腔心事无从排解。长久的沉默、极度的孤寂很容易引发焦躁和莫名的愤怒,与周围更加格格不入。不安全感、对环境的不适应、爱的缺失造成情感的匮乏,缺乏及时疏导,可能造成他们成年后生活中的痛苦,甚至出现不正常行为。真正的关爱是走进他们内心的世界,分享他们的感受。
我最后要说的是,帮助这些孩子尽快融入新生活,需要孩子自身、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更耐心的教育。歧视是对儿童最大的隐性伤害,但一味的同情与怜悯也会伤害敏感脆弱的心灵。不要给这些孩子贴上农民工子女的“标签”,不要搞出居高临下的“助人者”与可怜的“接受者”。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结才容易解开,他们才能坦然带着农村孩子那份率真,自信地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他们的自强、自立,也将成为整个社会的榜样。
(大连市旅顺中学戴勇) 本组来源:《半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