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6|回复: 0

全国政协委员徐世杰:做科普要有激励机制

发表于 2018-3-27 20:55: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而把握创新驱动,跑出中国速度,更要以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作为前提和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副主席徐世杰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整个社会对科普教育仍不够重视。
    研究生科学素养不足 高校需开设科学前沿课
    2015年两会上,徐世杰履职政协委员时就提出,“重视和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而青少年是未来中国建设的生力军,青少年科普教育更显重要。
    科学素养是创新的前提。徐世杰认为,科学素养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只有掌握了这三项,才能算得上科学素养达标。
    过去,从学校的科学教育来看,科学课长期被沦为“副科”。2001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依据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沿用半个世纪的小学“自然”课更名为“科学”课,起始年级从一年级变为三年级。
    去年,教育部最新修订《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当中规定,科学课被列为基础性课程,并且全国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这意味着,科学课程在学校内拥有了与语文、数学课相当的“地位”,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和加强。
    徐世杰认为,不仅小学需要科学课,高校也要开设科学课。
    他注意到,一些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科学素养不足。“小学科学课主要给学生科学启蒙,大学里开设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科学通识课主要是介绍当前的科学前沿成果,”
    “在美国一些高校里,学生都要学一年科学课程,否则拿不到学士学位。”徐世杰认为,这样的方法可以借鉴。
    鼓励科学家投入科普事业还应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但大力推进科普教育,光靠学校科学课远远不足,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科普教育当中。让科学家投入科普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逐渐取得共识。
    在徐世杰看来,尽管国家已经大力推进科普教育,但当前社会的科普现状还是“上边热、中间躲、底下凉”局面。
    “底下凉”形容的就是科学家们做科普。
    徐世杰分析,科学家现在从事科普较少,因为自身科研负担很重。而对科学家们而言,以社会责任驱动他们做科普,显得有些动力不足。
    “相应激励机制仍旧缺乏,单谈‘奉献精神’难以促使更多科学家投入科普事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奋斗目标。而推动科普教育全面发展,让科学家在科普中有所为、有认同感,这条路仍任重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