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了水更清,天更蓝
李晓波、刘飞
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治企理念,强化污染排放治理,以矿区废水、废气达标排放、扬尘治理保障水更清、天更蓝。
废水分类治理,实现水更清
该矿的废水排放集中在350煤坪,而350煤坪的废水排放污染源主要为矿井水、场区水、生活污水三种,针对三种污染源的特点,该矿全面打响了废水治理攻坚战,实现了矿区“绿水”长流。
深度处理矿井水,实现达标排放。
该矿350片区所排废水为矿井水,水流量大、处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若将其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势必将对外界的水环境造成不可预估的污染。为此, 2005年,该矿在+350m水平延深工程建设之初,就将矿井水处理站列为配套工程同步建设。按照矿井水达标排放处理要求,该矿投入近600万元,修建了矿井水处理站,水处理站由调节水池、斜管沉淀器、中间水池、过滤车间、生产消防水池、浓缩深锥、压滤车间等组成,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浓缩、压滤等多重工艺对矿井水进行处理,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水处理过程中,可向水中添加硫酸铝、聚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净水药剂。该矿技术人员本着对环保工作负责的态度,多次对矿井水进行取样检测,并根据水质和水中所含污染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再经过多方了解和咨询,最终确定使用聚氯化铝净水药剂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该药剂是一种高分子混凝剂,主要通过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等机理作用,使水中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离子脱稳,聚集、絮凝、混凝、沉淀,达到净化处理的效果。
350矿井水处理站建设之初,该矿的污染物监测工作主要为委托监测,即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环境监测公司完成。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家环保要求的日渐提高,对环境监测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在2015年年初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15年3月,该矿再次投入10多万元,在矿井水处理站排水口安装了矿井水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化学需氧量每两小时自动采样检测一次,对化学需氧量、悬浮物、酸碱度等污染物的浓度和水流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电信网络实时向广安市环保局传送监测数据。此外,该矿还通过网络平台,将监测到的污染物数据及时进行录入和公开,积极接受环保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实现了矿井水污染治理的透明化和常态化。
为确保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正常,该矿还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使该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监测数据准确无误。根据广安市环保局最近两年来每季度开展的比对监测和监督性监测,结果显示,该矿在线监测系统无异常,污染物排放含量完全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净化利用场区水,实现循环利用。
350片区产生的场区水既有选煤厂的洗煤废水,又有冲洗场区道路的废水,还有自然界的雨水。由于350片区地域宽广、地形复杂,要做到场区水完全收集和处理,难度较大。
近年来,该矿相继在350片区地势较为低洼的铁路专线旁修建了6个场区水收集池。针对场区特点,该矿通过巧妙而精心的设计,用一条条沟渠、一根根管道,将产生场区水的各个污染源头有机地连接了起来,使场区水顺势由高至低逐级往下流动,最终汇入场区水收集池。汇入场区水收集池的废水经过沉淀净化处理后再通过抽水泵进入选煤厂的浓缩池,转而通过导水管引入选煤厂主厂房重新用于洗煤,形成了场区水真正的循环使用。
尽管在设计上考虑周全,然而,在暴雨天气极端自然条件下,如何确保场区水收集池和选煤厂浓缩池内的废水不因抽水能力和生产用水量的限制而溢出?该矿也下了不小的心思:一是为场区水收集池扩容,增加收集池的总容积,提升废水收集能力;二是建立应急预案,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增加抽水泵和抽水管路的数量,以增强抽水能力;三是安装了选煤厂浓缩池至矿井水处理站的抽水系统,以便在暴雨天气直接将浓缩池内的废水抽往矿井水处理站,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虽然场区水收集系统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不会向外排放废水,但电力中断、设备故障等意外情况却难以避免。为确保在上述异常情况下洗煤废水不外排,矿还在选煤厂修建了总容积为1800立方米的事故应急贮存池,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将短时间内难以处理的废水蓄积起来,待生产恢复正常后再排入场区水收集系统。
智能化处理生活污水,实现独立净化
绿水洞煤矿350片区建有1栋办公楼、2栋职工宿舍楼、2栋家属楼、1座职工澡堂、1座职工食堂,每天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污水。在周边区域无公共污水处理厂的情况下,当初建设的化粪池简单处理已不再适应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为此,该矿在2016年底2017年初主动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
经过咨询水处理专家,他们得知,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而矿井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导致生活污水导入矿井水处理站一并处理起不到净化作用。为此,他们招标引进了生活废水处理设计单位。经过设计单位技术人员的现场踏勘,结合该矿实际需求,一张专门定制的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图很快呈现在该矿环保工作人员面前。
该系统主要由生活污水调节池、一级兼氧池、一级好氧池、二级兼氧池、二级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池、操作间构成,通过兼氧菌降解、好氧菌降解、悬浮物沉淀、紫外线照射等多重工艺,将收集的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每天可处理生活污水120立方米。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处理后的洁净水可进入场区水收集系统,作为选煤厂的生产用水,循环利用。
经过矿井工程技术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2017年10月,该矿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全部完工并投入试运行。为检验实际处理效果,设计单位和绿水洞煤矿分别委托不同的环境检测公司对排水口的水质进行取样检测。两份检测报告的结果均显示,污染物检测数据达到了合同中约定的排放标准。
2017年11月,经过严格的竣工验收,生活废水系统运行平稳,使用效果较好,在各方面均符合合同的要求,正式交付使用。至此,困扰绿水洞煤矿多年的350片区矿井水、场区水、生活废水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净化处理,达到了环保达标排放要求。
扬尘废气多渠道管控,保障天更蓝
近年来,绿水洞煤矿以粉尘和有害气体治理为重点,大力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多种途径治理不同的大气污染物,取得显著成效。
扬尘治理,该矿主要靠无处不在的喷水、因地制宜撒开的两张网,选煤厂技改实现煤尘污染有效管控。
一是喷水治理,驯服扬尘
近年来,针对扬尘污染,该矿广泛采用了湿式降尘法进行全覆盖无死角治理。在原煤坪、混煤坪和精煤坪,落煤栈桥上、原煤筛分破碎车间、手选矸落矸处等地点全部安装了防尘水管和高压喷雾装置;在精煤坪的围墙上方、运煤道路两旁,防尘水管和若干个喷嘴用喷雾把场地内可能产生的粉尘隐患逐一化解。
针对煤炭运输产生的扬尘,该矿重点强化了运输车辆运输环节的管理。该矿生产的商品煤主要通过火车发运。火车装运时,煤炭直接从封闭的煤仓通过给煤机落入货车车厢内,针对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扬尘的问题该矿在装货完成后为每节车厢的煤炭表面喷洒在短时间内迅速凝固的抑尘液。该液体在煤炭表面形成5至10厘米厚的胶凝层,杜绝了煤炭在在运输过程中遇强气流造成的煤尘飞扬。但除此之外,该矿仍有部分煤炭通过汽车运输。为此,该矿从四个方面强化了装运过程中的防尘处理。一是要求运煤车辆在350矿区运煤道路和港前大道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避免煤渣洒落路面;二是要求煤车驾驶员必须对装载的煤炭压紧、拍实,并搭盖篷布,否则不予放行,避免运输途中的煤渣掉落和扬尘污染;三是投入近20万元修建了两个洗车池,要求进入矿区的货车必须经过运煤道路南端的洗车池,装车完毕的货车必须经过混煤坪的洗车池,洗去轮胎上的煤泥和脏物,避免对矿区运煤道路和港前大道造成污染;四是在运煤道路南端的洗车池两侧各安装了4个高压喷水管,以增强对轮胎的冲洗效果,并责成责任部门定时对洗车池进行巡查,及时更换脏水,确保轮胎清洗效果,并作好记录。
为管好用好防尘水,该矿专门出台了《地面防尘水使用管理办法》,划分了该矿350片区运销公司、选煤厂、机运队和350矿办各自的管理维护责任,要求各单位要保证防尘喷雾装置的完好,各煤坪在昼间和作业期间必须不间断开启防尘喷淋装置,每天对责任区域内的道路进行冲洗,并建好防尘水使用台账。
二是铺网治理,限制扬尘
针对储煤场地的煤(矸)堆在表面含水量不高的情况下,容易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扬尘。绿水洞煤矿铺开了防风抑尘和防尘两张网,全力防控煤尘飞扬影响环境质量。
防风抑尘网,主要针对精煤坪、混煤坪和落煤栈桥地段的煤炭扬尘治理。2017年,为了有效治理两个煤坪和落煤栈桥粉尘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该矿投入近200万元,在精煤坪和混煤坪的外围分别安装了高度为12米和11.5米,以蓝色的高强度聚酯纤维为材料的防风抑尘网,并用防风抑尘网将落煤栈桥的两侧紧密包裹,以抑制落煤时段产生的粉尘。据专家介绍,这种材质制成的防风抑尘网可承受-60℃—160℃高低温,并具有阻燃、抗紫外线、抗静电、耐腐蚀、耐油等优点,滤尘率超过80%,抑尘率达90%,使用寿命超过20年,极大解决了该矿三个场地的粉尘困扰。
防尘网, 2017年,该矿再次投入资金上万元,先后多次购买了85张防尘网,结合坑木场、新煤坪和各临时堆煤(矸)场特点,该矿使用防尘网对总计达2万多平方米的场地进行了长期覆盖,有力地避免了堆煤(矸)场地扬尘的产生。
三是选煤厂技改,减少煤泥产生量
烘干泥煤作为绿水洞煤矿的商品煤之一,因颗粒细小,较其它商品煤品种更易产生粉尘。2017年,该矿投入180万元对选煤厂煤泥回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并于当年9月完成改造。改造后,选煤厂的煤泥产生量减少了近三分之一,每年可减少煤泥约3.5万吨,进一步降低了堆存烘干泥煤的混煤坪的粉尘量。
废气治理,该矿重点针对燃煤锅炉和职工食堂油烟开刀,确保排放零污染。
一是淘汰燃煤锅炉,实现大气污染物零排放。
为保障职工洗澡,绿水洞煤矿相继安装了3台燃煤锅炉,用于为职工澡堂供应热水。其中,两台位于528片区,一台位于350片区。因为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大气污染。为减少此类污染物的排放,自2013年起,该矿逐步采用清洁能源设备对燃煤锅炉进行了替换。
2013年,该矿投入近300万元,对528片区职工澡堂的采暖和热水生成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的水源热泵系统,一站式满足了职工澡堂的热水供应、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需求,由于运行效果良好,当年底,528片区原有两台燃煤锅炉停止使用。该系统使用电力作为能源,一举解决了废气污染排放问题。
针对350燃煤锅炉污染排放痼疾,2017年,该矿再次投入20万元,购买了燃气锅炉替代原有燃煤锅炉,并配套安装了燃气管道和水管,用于350片区职工澡堂洗澡热水供应。该锅炉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同样顺利实现了大气污染物零排放。
二是油烟收集净化,食堂不再制造污染。
职工食堂烹饪产生的油烟包括丙烯醛、苯、甲醛、巴豆醛等有害物质,对人体构成严重的健康威胁。而职工食堂因食材的处理量大,油烟的产生量更是巨大。传统的抽油烟机仅仅是将油烟从食堂操作间抽走,油烟并未经过净化,而是直接排向大气,导致环境污染。为此,2017年9月,该矿投入5.9万元,为528、350两个片区的职工食堂分别安装了油烟净化器。该设备通过冷凝碰撞、动态屏蔽、中效过滤等多重工艺,实现了油烟的收集和净化,净化率超过93%,使厨房油烟不再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绿水洞煤矿强化污染治理得到周边群众和前来检查的环保领导的一致好评。今年3月12日,前来检查该矿环保工作的广安市前锋区煤管局局长李耀杰一行在实地查看了350废气废水扬尘治理后,对该矿环保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该矿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措施实在,治理到位,为国企环境治理开了好头,做了表率,希望再接再厉,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