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5|回复: 1

到达

发表于 2018-4-6 21:06: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到达
作者: 哲敏 2018年04月05日00:08 浏览:1491
题记:2017年12月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




不是为了哪一首诗,我站在那里
为了灵感而制造离别,突然就消失了
沉沦能为最后一首诗制造风雨
让人陷落的是微光露水
但多少人生曾与此相关
我的全部,他们如影随形
如此紧贴着,那种甜足够吗
一样的密度,均匀流转
一样的到达,我为之写作命运之诗
在虚拟的格子里,虚拟的昨日
那些暗沉沉的名字涌向苍凉晚暮
也是无限的芬芳啊,起伏着,凝聚着
把我推到很远很远。属于孤独者的
就在这旷野里一个人拼命地交还给他
又如何呢,一首诗,一些故事
写下了,就长大了
不需要一种宽慰与应答,走上前来
用放弃放掉我,用收留留下我的无声



点评



此诗题目隐蔽,带来的问题是:它是印象诗吗?主题是什么?尤其"到达"是什么?要评它,就要明确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用印象解释印象,用晦涩解读晦涩。
   《到达》不是印象诗,但有印象的壳。它的主题是人生感怀,借"到达"这个隐蔽的象来表现。说它隐蔽,是因为"到达"的实体表述仅有句极易被忽视的"我站在那里"轻点了一下,这是此诗故意掩盖的技巧部分。诗人一开始隐晦地构造了一个"到达"的情节现场:她离别之后,到达某处,站在了那里。然后各种人生怀想和感悟纷纷袭来,交织一些表面发散但内在统一的忆述型实象和情怀性虚象,穿插感念,最后重归释怀。至此,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才完成了:她的人生"到达”了一个阶段、一个境界,她为此感怀了一番,并获得了到达此处的一种释怀:用放弃放掉我,用收留留下我的无声!这便是此诗的扣题之核。那到达了何处呢?比如中年,比如事业家庭爱情告一段落。
   首句写得巧,很有迷惑性,是一个诗语诡计,一个陈仓之术,它的目的并不是表达"爱诗”,而是构造切题的表层现场。"不是为了哪一首诗,我站在那里/为了灵感而制造离别,突然就消失了”是倒装语法,正解应为"我(到达后)站在那里,不是为诗寻找灵感而离别的"。那她为何离别呢?一种解读是她积累了太多令她想走出去消解的东西,这是实解,就是她真的出走到了某地,是个实景现场。另一种是虚解,即理解为人生抵达了某个阶段的比喻: 我告别并消失于昨日时光,到达并站在了那里。
   值得一提的是,除首句提到诗是醉翁之意外,后部提到的诗和格子,也只是回顾内容之一,与其它实象属性一致,主要用途是充当感怀元素,而不是"表明对诗的热爱"(但也有此从属作用)。



点评网友:古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18 11:13:08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