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5|回复: 0

拗造型练出瑜伽病

发表于 2010-6-17 11:40: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核心提示


    瑜伽是近年城中大热的健身、塑身方式,不论男女老幼,皆以练习瑜伽为潮流。随着瑜伽热的出现,瑜伽伤害现象也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瑜伽练习者因为瑜伽伤害入院就诊。这些伤者中很少有人意识到瑜伽才是导致他们受伤的真正原因。不恰当地练习瑜伽,不但于健康无益,反而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专家提醒,练瑜伽,不能盲目追求拗造型。


    ■受访专家


    市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张志峰


    私人瑜伽教练 孙小燕


    ■什么是瑜伽病


    是指练瑜伽导致的疾病。有的瑜伽练习者在做动作时过于勉强自己,以致伤了背部、腰部、颈部等。韧带拉伤、软骨撕裂、关节炎症、神经痛等都是常见的“瑜伽病”。


    ■受伤的信号


    练习后,应该有全身都舒畅的感觉。如果只是身体的某一个部分感觉好而其他部分感觉不好,或者身体被抻拉后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痛感,或者一直都有不舒服的酸痛感觉等,那就是受伤的信号。


    ■瑜伽不是拗造型


    在不少关于瑜伽的宣传中,总能看到一些高难度动作的照片,以致人们印象中总以为瑜伽就是把身体拗来拗去。其实不然,广告中瑜伽练习者的拗造型主要起宣传作用,只有练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做出高难度的造型。


    有的年轻人在练习瑜伽时贪图新鲜,总想尝试一些没有做过的瑜伽动作,这是导致容易受伤的一个原因。


    ■易受伤瑜伽体式


    犁式


    潜在危害:做犁式时,人体的重量几乎完全落在头颈部。没有强有力的肌肉保护,灵活但易受损伤的颈椎是整个脊柱最脆弱的部分。颈部通常只承担头部很小的重量,在做犁式时,它承受的重量大概相当于平时的十几二十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颈部的损伤。


    提醒:颈椎有病痛的人不适宜练习犁式。


    倒立


    潜在危害:倒立式的体式会使头部的血压升高。如果脑部的血管有隐患,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倒立亦可使眼部的血压升高,导致眼部出血。还会造成头部的毛细血管破裂,在头面部的皮肤上形成小红点。


    提醒: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眼部疾病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都不可以练习倒立。


    ■四类人慎练瑜伽


    骨质疏松症者,练习要小心。有些瑜伽的动作必须用手或脚等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如果有骨质疏松症,很可能因为核心肌群的力量没有训练好,以致手肘支撑的时候,不小心骨折。


    脊椎滑脱症、椎间盘突出者,要避免腰部过度弯曲。


    血液凝固疾病者,避免练习。瑜伽的动作需要摆位、肢体伸展扭转,过程中可能导致末梢血流减少,更容易导致血液凝固严重,引发心脏血管疾病。


    癫痫、大脑皮质受损者。瑜伽许多动作会牵扯伸展到颈部,如果有癫痫或是大脑皮质受损者,前弯后仰按摩颈部的伸展,就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身体不适的处理


    在练习时发现有异常感觉时,应暂停活动,就医或咨询专家。以下的异常感觉是有的练习者会碰到的:


    头晕、头痛


    一般不会发生,若发生就应停止活动,先休息一会。如果头晕持续的时间较长,就要到医院检查,头晕要侧重于心血管系统和颈椎方面检查,头痛要侧重于神经、心脑血管系统检查。


    喘


    喘在运动中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运动的不同强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喘,经休息可恢复正常,属正常生理现象。如轻微活动就喘,且休息时间很长还不能恢复,属异常现象。应停止活动,侧重呼吸系统检查、诊疗。


    渴


    运动后常感到口渴,属正常现象。如喝水多,仍渴而不止,小便过多,这属异常现象,应检查胰腺功能。


    饿


    动后食欲增加,属正常生理现象。但若食量骤增且持续,应去内分泌科检查胰腺分泌功能。


    厌食


    运动后暂不想吃饭,休息后食欲好,是正常现象。如果长时间不想吃饭而且厌食则属异常。应去检查消化功能。


    乏


    如果不注意练习中的休息,可产生疲乏现象,一般在活动后休息15分钟左右可以有所恢复,如果持续数日不能恢复,则表明运动量不适应,可减少活动量。如减轻活动量仍感持久疲乏,应检查肝脏和循环系统。


    痛


    刚开始活动的人,长久停止活动而又恢复活动的人,或变换新的活动内容,都会引起某部位肌肉酸痛,属正常现象。若发生在关节或关节附近疼痛并有关节功能障碍,应停止活动,检查关节有无生病。(来源:东莞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