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3|回复: 1

“安全分享”要会“享”

发表于 2018-4-8 21:33: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安全分享”要会“享”


通过分析、解剖他人事故的案例,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避免自己重蹈覆辙,是一种安全福利,也是“安全分享”的初衷。
曾几何时,“他日事故,今日反思”“他人事故,众人反思”等安全教育形式似乎走入了误区,“安全分享”一些人变得不会“享”、不愿“享”。究其原因,主要症结表现在:一是“分享”的内容不对口味。一些单位“安全分享”的案例跨行业、跨部门。术语多,专业性强。消化尚且不易,吸收更加艰难。和本单位的工作性质没有可比性的案例,的确难以引起员工共鸣。二是“分享”的形式就事论事。
一些单位把“安全分享”当任务,没有结合实际,举一反三。一些员工将别人的事故当“故事”听,存在看热闹、寻刺激不良心态,走入了“分享”误区。
三是“分享”存在形式主义。个别单位对“安全分享”工作敷衍应付,跑马观花播放一下录像应付差事,微信转发一下课件以示高度重视,会议记录上做个记录以备检查考核。上述问题都难以保证安全教育的效果。安全生产是单位永恒的主题,安全教育更应持之以恒、入脑入心。上述问题的存在,有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执行层面的原因。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提高员工对“安全分享”工作的认识,并从领导层面带头开展转变观念活动。
其次,要持续改进“分享”的内容。“安全分享”的内容不能‘拾到篮里就是菜’,要分系统、分行业收集整理出典型案例,要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第三,要突出分享的前瞻性。要提前列出分享计划,根据季节特点和单位安全管理薄弱环节,提前分享典型案例,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四,要处理好“分享”和“细享”的关系。“安全分享”要持之以恒,经常开展。对于典型案例,要通过解剖麻雀等形式,通过研讨交流、启发诱导等方式,开展“安全细享”,从人机环管各方面分析其深层次问题。要启发员工引以为戒、防微杜渐。同时,要注重“分享”的效果检验,通过随机现场提问方式,检验员工对案例的掌握程度,增强其学习的专注度。
石化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1:32:09 | 查看全部
学习体会,落到实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