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3|回复: 1

“知假买假”也可打假

发表于 2018-4-20 23:04: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网购维权案件,不少网友为法院的判决点赞。有网友认为,当事人买得漂亮,法官判得漂亮。全社会都要对制假、售假零容忍。还有网友认为,不管什么方式打假,只要不危害社会,都应支持!这起案件再次在网上引发了关于“买家知假买假,是否也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要求‘退一赔十’”问题的讨论。

  据媒体报道,在这起案件中,淘宝买家施某购买了160盒假阿胶,并将店主起诉至法院,要求“退一赔十”。店主李某辩称买家不是以家庭消费为目的,且知假买假,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不适用“退一赔十”的规定。最后法院判卖家十倍赔偿并退还货款。

  “知假买假”是指消费者明知道产品有问题,但仍以营利为目的购买产品。“知假买假”该如何处理一直都存有争议。有人认为应该严格管控这种行为,因为以营利为目的的打假不仅有悖诚信,还浪费司法资源;也有人认为“知假买假”对生产厂家和商家起到了监督作用,应该对此举予以支持。

  针对上述类似案件,笔者认为,在食品和药品领域,不论买家是否“知假买假”,卖家卖了假货就该“退一赔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药品更是如此。食品、药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容不得半分马虎。更何况,法无禁止即自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意味着在食品、药品消费领域,购买者是否以家庭消费为目的、是否明知是假冒伪劣,不影响其维护自身权益,可以认定其消费者主体资格。也可以说,“知假买假再打假”并不是被法律禁止的。

  如果商家可以因利益诱惑而制假售假,那么买家为何不能知假买假而打假?这也是消费者对市场监督的一种方式。倘若有一天,市场再无制假售假的商家,“知假买假”这种有争议的行为就不会出现了,那将是广大消费者的幸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1 10:28:10 | 查看全部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