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0|回复: 0

人工智能呼唤“大国工匠”

发表于 2018-4-21 23:30: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目前,我国每年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100万人,而我国的人工智能尖端人才不足美国的6%,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需求。”在20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郝跃委员指出。

  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之争,如何补上人才短板,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的人才高地?不少委员对这一问题有所思考。

  “做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郝跃表示。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和企业十分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数百所高校设置了人工智能相关学科。2004年起,我国也已经在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36所大学陆续设置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形成完善、规范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教育教学体系。”郝跃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复合型新兴交叉学科,包括数学、物理、电子信息、通信、物联网和大数据,以及微电子集成电路等多个领域,还包括类脑研究。“因为跨度大,所以培养人才的难度也大。”因此,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实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尤为重要。

  除了学院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需要优秀的领军人物。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参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这一点十分关键。

  “在TOP700全球AI人才中,中国入选人数虽然名列第二,但仍远远低于占一半数量的美国,缺少像辛顿等AI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也缺乏像GoogleDeepMind这样的顶级团队。”曹健林委员认为,未来国际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要高度重视高水平人才不足问题。

  无论是系统培养学科型人才,还是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仍“求贤若渴”。可以预见的是,在人工智能所引领的科技浪潮中,将涌现出新的“大国工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