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场学育儿:平等尊重、有效沟通
如果说是孩子教会我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那么职场则锻炼了我用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沟通。
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家里,我们都会遇到和别人观点不一致、需要说服他人接受自己观点的时候。例如你可能需要说服董事会去投资A公司而不是B公司,你可能需要说服孩子这个周末不去看电影而是一起去超市购物。虽然要说服的对象和内容可能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和人沟通,以实现我们的目标。
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方法有很多。你可以借助自己在公司或在家里的权威地位去下命令,不给对方任何商量和反对的机会;你可以采用引诱讨好的方式,承诺对方接受你的观点以后给予相应回报;你也可以采用威胁的方式,让对方不得不接受你的建议;你还可以和对方一起分析不同方案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共同协商实现目标。
任何一个经过职场长期洗礼的人都能体会到,利用权威或引诱的办法来实现目的,虽然立竿见影,但是绝不能持久,而且不可复制。一旦遇到类似但又不同的情况,对方依然会我行我素。这时如果你权威不再,或同样的引诱不再具有吸引力,该怎么办?
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常常选择“权威”或“引诱”,比较典型的说法就是“你要听大人的话”,或者“你这么做了以后可以吃到巧克力”。但无论是耍权威还是引诱,都只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发挥一两次作用。等孩子大一些,说再多次“你要听话”,也都会变成耳旁风;再多给几次巧克力,巧克力的诱惑也会慢慢消失。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志和观点。工作中,同事、合作伙伴乃至上级都不吃“权威”或者“引诱”这一套,孩子同样不会。
唯一能够可持续解决争端的方法,就是放下架子,进行平等而尊重的沟通,将争论化为讨论,围绕你们共同面对的问题,一起来分析不同方案的优劣、风险与可行性,和对方一起寻找最优方案,而不是固守你认为的最优方案。
育儿与职场有共性:爱是根本之道
同理心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地沟通,都需要我们压抑自己的本能——那种遇到矛盾、争吵和逆境时就心情不顺、满腔怒火的本能,需要我们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放下情绪包袱,对事不对人地考虑问题,需要我们放下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立场,替他人着想。
做到这一点,尤其能将克制变成行为惯性,需要很强大的自律能力。而自律的根本,则是爱。
这种爱,不仅是爱自己、爱家人的小爱,更是对于人性的爱,一种感觉自己和每个人都命运相连的大爱。毕竟,用进化论的说法,人类对世界的终极使命,无非在于将人类的基因往下繁衍而已。无论高贵低微、贫穷富贵,人都有一死,绝大多数人为世界发展做出的根本性贡献仅仅是他们的基因而已。既然如此,无论是你我他,还是世界的每一个物种,谁又比谁更高级一些、谁又比谁在自然规律面前更强大一些呢?
自然面前的每个人都很卑微。生命如此脆弱短暂,为何非要剑拔弩张地度过,为何不能放下自己的成见,与孩子、家人乃至生命中每一个交往的人和平共处呢?
孩子虽然个子小点儿,但也是有独立思维、有喜怒哀乐的独立个体,也是可以在爱和平等中对话的。有一次,闺女玩耍了一天,明明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却偏偏哭喊着要看电视。我跟她讲:“现在你的脑袋瓜子已经很累很累了,如果现在偏要看电视,会减少你睡觉的时间,让脑细胞那么活跃,对身体和脑袋瓜子都不好。你可以现在去睡觉,明天早一点吃完饭,留出足够的时间,既能看电视也不影响休息。你想怎么样对待自己的脑袋瓜子呢?”
闺女想了想,乖乖地跑到床上睡觉去了。
(作者系独立教育文化评论人,著有《我不要巧克力味儿的苹果——剑桥妈妈的有机养育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