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4|回复: 1

乡村游别丢了乡土味

发表于 2018-4-22 23:15: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在于乡土味。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以全域旅游为方向,打好乡土牌,下好一盘棋

  

  一到小长假,乡村旅游就火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乡村,放松身心,体验田园生活,去年全国乡村旅游吸引了25亿人次。红火背后,也听到一些人抱怨:乡村游过度城市化,失去乡村本色;同质化普遍,缺少精品,景区“诗意栖居”噱头大于实际,乡村游反倒最缺乡土味。

  乡村是农耕文明的载体,具有不同于城市的气质。各地农村风格各异——江南可采莲,西北有孤烟,不同的地貌特征、建筑风格、饮食习惯和民俗活动,构成了华夏大地浓墨重彩的底色。但眼下,一些乡村旅游出现人造景观、圈地收费、生态破坏等过度商业化的现象,使泥土露珠的清香变得稀薄,乡村特色渐渐被丢弃,变得千村一面,魅力大减。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置身于这一生命共同体中的乡村,其包含的各类元素也理应被视为一个整体,不能把乡村建成人满为患的大公园、游乐场。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农业,绝不是凑趣、堆砌,沿途搭几个采摘棚,河里漂几只木船,村镇上布置几条土特产大街……套路化、格式化的规划设计,只能让乡土味越来越远。

  乡土味的淡化,暴露出一些乡村发展的短视思维。为了让游客多掏钱,农业体验项目粗制滥造,村镇街道设卡收费,古文化街则被店铺和吆喝声占满,过度消费乡村资源,把乡村旅游弄成了“一锤子买卖”。这种商业化的趋势,一定程度上也是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一方面,市场需求旺盛,各路资本蜂拥而至,有的资质不齐;另一方面,一村一镇本身承载能力有限,游客的聚集也在透支乡村活力。

  乡村旅游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生命力就在于乡土味,如何留住乡土味,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乡村规划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防止被资本牵着鼻子走。根据不同地方的资源条件,因势利导,可以适度开发森林康养、温泉小镇、红色旅游等特色项目。有的地方资源优势不突出,可以把眼光更多放在生态治理、乡风建设上,而不是紧盯村里几块地大兴土木。在引资过程中,要严格对下乡资本把关,对于套取用地指标、损害农民利益的企业,要坚决拒之门外。

  善用乡贤,发挥乡土人才的智慧。归根结底,乡土味要靠乡土人才来维护。乡贤熟络乡风民情,对乡村有感情、有见解,能提出符合实际、紧接地气的好点子。与外来老板比,他们更能有效挖掘乡村价值,弘扬乡土文化。有关部门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也要深入调研,充分聆听村民的意见,鼓励乡贤为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要以乡村振兴为着眼点,以全域旅游为方向,打好乡土牌,下好一盘棋,为乡村留住乡土味,让乡村处处有看头,年年好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4 06:57:57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