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8|回复: 6

[书感] 孔子的熊学生宰我,个性张扬,气得孔子骂出千古名句

发表于 2018-4-23 16:42: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孔子的熊学生宰我,个性张扬,气得孔子骂出千古名句

作者  我方特邀作者陈海波|发布:2018-02-23

原文地址: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 ... amp;lemmaId=1797201
zx.jpg

孔老夫子曾有一学生,因大白天睡懒觉,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个学生,就是宰予。

宰予,字子我,所以,你也可以叫他宰我。是的,也不知道他的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给儿子取的名字居然这么有个性,你完全可以理解成:宰了我吧。

而这个痞里痞气的名字,也预示着,这个学生,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宰我是鲁国人,作为孔子最早一批的学生,虽然孔子并不喜欢他,但也承认了这个学生在口才上的特长,将他归入了言语科的代表弟子中,是以宰我可以荣列“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办学不久,就打点行装前去齐国,此时宰我便随行身侧,当时齐景公的宠臣梁丘据被毒蛇所咬,历久而愈,朝见齐景公,朝廷上下无不弹冠相庆,一些拍马屁的人争相进献药方,恰好宰我在场,不由讽刺了一句:“药方是用来治病的,如今梁大夫的病已经好了,你们此时献药方,是希望人家再被毒蛇咬伤一次吗?”众人一阵沉默,气氛无比尴尬。



这是宰我第一次在历史的舞台上表演,表现出宰我是一个有话就说、快人快语的性情,不过这种性格孔子并不喜欢,因为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对于伶牙俐齿、喜欢多嘴的人他向来是没有什么好感的,所以对言语科的学生如宰我、子贡都是以敲打为主。

不过,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来,宰我说话逻辑性非常强,很毒舌,可他那直肠子的性格实在比较容易得罪人,比如有一次,鲁哀公问宰我:“祭祀土地神都用什么当社树?”宰我依旧是有话直说:“夏朝用松木,商朝用柏木,周朝用栗木,之所以要用栗木,就是要让老百姓战栗。”让老百姓战栗?原来伟大的周礼还有这样的阴暗面?

在这里,宰我毫无隐瞒,将周朝那点遮羞布一点也没客气的给扒拉了下来,可问题是,周礼是周公订立的,鲁哀公就是周公的后代,在人家周公后代面前揭周公的短?宰我你这是否也太没心眼儿了?

其次,孔子最推崇的就是周礼,宰我瞎说大实话,把周礼阴暗的一面毫不留情的给暴露了出来,孔子气儿能顺么?果然,孔老夫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不禁埋怨道:“都已经过去的事了,你还揪着不放干嘛!”宰我这种有智商、没情商的性格,让他的人缘变得非常差,在孔子的弟子里,没听说过他和谁比较要好的,而他又因为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所以经常喜欢和老师辩论,挑老师的错,这让孔子不禁叫苦连连,每次一想到这个问题学生,就不由的脑仁儿一阵发疼。



比如,别的学生问‘仁’,就是问:“什么是仁”或者“我应该怎样做到仁”,可宰我是谁?他是著名的捣蛋鬼、调皮学生,他问‘仁’也要问出特色。

那天,他问孔子:“老师,如果有一个仁人不小心掉到井里头去了,作为一个君子,您会跳井救人吗?”

这个话题十分刁钻,没人会闲着没事儿跳井玩儿的,可如果你回答不跳,那么岂不是见死不救、言行不一?如果回答跳,那么请问您是不是傻?对于这种两个选项都是错误的问题,破解的办法只有一个:两个都不选,选第三个。

孔子说:“我为什么要跳井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嘛!为什么非要跳进井里头去呢?你可以欺骗君子,但不能愚弄君子,你以为君子傻吗? ”

宰我这种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非主流”,不仅体现在问问题上,还体现在对老师学说的质疑上。

在当时,《周礼》规定,父亲去世需要守丧三年,而宰我偏偏就说:“三年之丧,这也太长了!你看,老师你经常要我们维护礼乐,可我们三年都要披麻戴孝、什么事都不能干,那谁去维护礼乐呢?这样下去岂不是要礼坏乐崩?所以,要我看,守丧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目瞪口呆,因为宰我的理由很正当、逻辑也十分清晰,孔子这辈子最想做的事就是维护周礼,最害怕的就是礼坏乐崩,宰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孔子害怕的事去挑战孔子最支持的事,这让孔子无言以对。

“你心安,就去做吧!”孔子不高兴地说,“君子之所以守丧,是因为父母去世,他太悲痛了,所以吃美食,他感觉味同嚼蜡,听音乐,他感觉不到快乐,住在家里,也感觉不舒服,所以才会守丧的。如果你没心没肺,那么我也不勉强你,你去做吧!”

宰我这下知道,老师被自己给气到了,玩出火了,这也不敢再说下去了,连忙退了出去。

从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来,宰我虽然善于雄辩,可却不懂的为人处世,一张大嘴巴把四周的人都给得罪了一个遍,同学不喜欢他、老师不喜欢他,所以他在学校一天到晚也很没劲儿,于是就只能睡懒觉了。

这一睡觉,被孔子给抓住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我都不知道该骂你什么才好了!”这是所有史料中,孔子骂人骂得最狠的记载,骂完之后,孔子还感叹:“我以前看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看人,不仅要看他说的,更要看他做的!这就是宰我教给我的!”

这一下,宰我直接就烂泥扶不上墙了,“坏学生”这三个字,就注定要挂在他的脑袋上了。

xx.jpg

因为这件事,宰我越来越不受孔子待见,同学们也对他没有什么好感,所以,他很识趣的离开了,至于去了哪里,始终是一个迷。

相传,有人为他安排了一个恶心的结局,说是宰我去了齐国,投靠了田常,而且与之作乱杀了齐简公,最终遭人灭族,孔子听说了以后深以为耻,可事实上,那是一个叫阚止的人,也字子我,只是重名了而已,可后人不管,他们一口咬定,就是这小子!谁让你是坏学生?

可恰恰就是这个坏学生,在孔子死后,一片对孔子的质疑声中为老师辩护:“我的老师比尧舜还要伟大!”原来这个坏学生从来没有埋怨过自己的老师。

东汉的王充认为,孔子批评宰我,未免有些过分,钱穆先生也觉得,孔子对宰我,似乎有些严苛。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宰我到底做错什么了?他心直口快、有话直说,这种性格在后来的史书上难道不一直是正面人物吗?

宰我大白天睡觉,难道就代表不好学吗?曾经,宰我想一天请教完上古五帝的事,孔子说:“你这也太急了吧。”这时候,宰我的口才又一次派上了用场,说:“以前老师您说过‘有问题不要过夜’,所以我才问的啊。”以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来质问自己,孔子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给他把五帝都讲完了,而这个故事岂不是也反应了,宰我也是好学的吗?

他不拘礼法、随心所欲,在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当年的商朝故都朝歌,因商纣王曾经在这里荒淫无道以至于亡国,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地方是个不祥之地,好学生颜回不愿意在这里留宿,其他学生也纷纷掩目不想看这个鬼地方,只有宰我不管这一套,自顾自地扭头看了过去,结果被性格暴躁的子路给一脚踹下了车。



宰我有质疑精神,对所谓的“鬼神”不屑一顾,明明白白的表示根本“不知所谓”,他也不盲目的相信权威,比如,他曾心直口快地问老师:“我听人说黄帝活了三百岁,黄帝该不会不是人吧?”

他喜欢质疑老师,经常让老师下不来台,可这对孔子其实是一种帮助,因为时时有个学生准备在下面挑你刺儿,这反而迫使老师讲课更加认真,正是因为有宰我督促,这才更能让孔子少犯错,譬如孔子周游列国回来后,经常拜访鲁国权贵季康子,宰我就明确地指出来:“您以前说过‘王公不以重金聘请,就不要主动去’,您当鲁司寇才没几天,就不停的屈节,您难道还不打算停下来吗?”,事实证明,宰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孔子对季康子的示好,并没有换来任何回报!

李晓鹏说:“一个人要进步,一是要看一些比自己想的深刻的东西,二是要看一些跟自己观点不同的东西,前一种看着深奥难懂,后一种看着令人反感,总之,都不是令人舒服的。”可是上坡路,本就是难走的不是吗?

孔子晚年曾经感叹:“颜回这孩子,我说什么他信什么,从来没有提过反对意见,可他不是帮助我的人。”可见,在孔子晚年也意识到了,一个人如果只去接触自己喜欢的、愿意接触的人和事,虽然感觉很舒服,但失去了刺激自己的动力。

不知道孔子晚年在感叹好学生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的时候,还会不会想起,自己曾经有一个喜欢质疑自己的坏学生,叫作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16:43:18 | 查看全部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
《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宰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16:43:48 | 查看全部
宰予思想
孔门弟子宰予
孔门弟子宰予
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曾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 (见《论语·阳货》)。他还向孔子提问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他假设这么一种情况:如果告诉一个仁者,另一个仁者掉进井里了,他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应该跳下去救?因为如跳下去则也是死,如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孔子的直接答复是指出宰予这是在愚弄人,提的问题不好,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宰予昼寝,在课堂上打瞌睡,被孔子形容为“朽木”和“粪土之墙”。孔子认为宰予言行不一,说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宰予后来当了临淄大夫,又说其参与田常作乱而被陈恒所杀,但唐代司马贞疑此说把阚止(亦字子我)当宰予。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齐侯”,宋代追封为“临 公”,后改称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宰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16:44:0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7:24:5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7:25:01 | 查看全部
这么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4 06:28:3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