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5|回复: 0

想起为老舍画像的往事

发表于 2018-4-25 14:16: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原本放置在画家陈德弘先生家阁楼的一幅老舍画像被雨水侵蚀,大面积的损毁让老人家心痛不已。陈德弘与夫人把宣纸上人物肖像部分仔细地截取并重新裱拓,这让他们的内心得到一点安慰。
  这幅画像之所以如此牵动老人的心,不仅缘于这幅画作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更是因为这幅画像记载了陈德弘与老舍先生的一段友情。
  1959年,陈德弘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严格的写实技巧训练,为陈德弘的艺术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那年夏天,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晓玲先生介绍,陈德弘结识了当时的中国文联主席老舍先生,并决定为其雕塑一件头像。
  陈德弘在老舍先生家受到热情的接待。当时老舍先生正在创作歌颂新社会的剧本《全家福》。为了不打扰老舍先生的写作,陈德弘决定先画一幅人物肖像,回到学校后再依照画像来进行雕塑创作。他随即拿起了毛笔,用水墨画的形式将老舍先生伏案写作的神态记录了下来。这幅水墨画一气呵成。人物水墨画不像油画那样,油彩可以相互叠盖,反复修改,水墨画落笔即成,分毫不能改动。
  不久后,老舍肖像雕塑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了,展览结束后,陈德弘将雕塑作品送给了老舍先生。老舍先生十分高兴,连连夸赞雕塑“非常像”。
  几年后,陈德弘再去看望老舍先生的时候,老舍先生特意将这件雕塑挪到了院子中。在光线充足的院子里,陈德弘与老舍雕塑合影。遗憾的是,随着老舍先生的去世,那件雕塑也失去了下落。陈德弘老先生手中唯一可以追思的,就是手中这幅原本为雕塑而作的老舍肖像画了。望着微微泛黄的画稿,老舍先生握笔伏案、专注创作的神态,令陈德弘百感交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