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五百里加急的快马被用来给杨贵妃运送新鲜水果,普通百姓却无法享受“快递”业务。 哪些快递不能寄?丢件如何赔偿?如何保护寄件人隐私?日前,《快递暂行条例》正式出台,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
伴随电商的一路高歌而蓬勃发展起来的中国快递,业务规模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对全球包裹快递量的增长贡献率超过了50%。而事实上,“快递”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一套完整的国家邮政系统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建立了。 |
八百里加急却不接民间订单 |
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叫作“驿传”或者“邮驿”,是古代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官办官管官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政府的公文往来和军情传递,也承担一些物资的运输工作。 |
既然是公文和军情,对时效性的要求就非常高了。那么,这套系统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
汉代马递的最快速度是日行四百里。唐代则规定,每天车行至少一百二十里,骑马一百八十里,皇帝颁布的敕令须日行五百里。 |
到了清代,由于军机处的设立,文书传递的速度被提高到一昼夜六百里甚至八百里。咸丰和同治时期,由于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一旦前方打了胜仗,就立刻以八百里的速度飞递,沿途驿站秣马以待,一听到铃声立刻飞身上马,驰往下一站。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常常听到的“八百里加急”。 |
然而,这些“快递”业务虽然高效,普通百姓想要享受却非常困难——国家邮政系统不接受民间订单,所以民间通信大多靠私人捎带。汉乐府中有一首《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一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写的就是托同乡的人带回家的信件。 |
不过这种做法有一定的风险,《世说新语·任诞》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殷羡从南京出发到豫章(今江西)任太守,临行前别人托他带了一百多封信,他出城以后就全部扔到水里了,说:“沉下去的自己会沉下去,浮起来的自己会浮起来,但是我殷羡不能做这种给人送信的事情。” |
[table=100%,transpar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