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5-2 09:13:10
|
查看全部
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进行系统安排,
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目标理论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在1954年9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现代化的目标,1956年又一次把这一目标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1964年12月,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20世纪内,分两步走,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即“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年1月,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了三届全国人大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我们顺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2000年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那么未来50年怎么走?在党的十五大上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将未来50年分为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其中,前20年也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对党的奋斗目标进行阐述、做出新的概括,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总目标,并深入思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到本世纪中叶的30年如何进行战略安排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做了全面阐述,对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这一历史时期分两个阶段做出战略安排,即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就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总任务清晰地展现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面前。
在总的目标任务之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奋斗目标,比如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目标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还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比如提出了把我国建成制造强国、贸易强国、海洋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体育强国、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任务,既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又明确了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表明我们党形成了一个分层次、分阶段、立体化的目标体系,极大地丰富、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目标理论,必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起到巨大的牵引作用。
五、提出了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判断和论断,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随后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二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一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展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思想。强调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相互取代更不能相互否定,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四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五是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围绕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能源安全战略等等。六是坚持正确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的关系,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保持战略定力,防范各种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七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党必须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发展大局大势的分析把握,及时对重大方针、重大战略、重大工作做出决策,确保我国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