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集输之歌
摄影/撰稿:高志刚
“当钻头的鼻子嗅到石油的味道,当滚滚的油龙穿过茂密的采油树。是一岗一责,关联着集输系统的心跳和脉动;是设备长周期,构筑着联合站库的骨架和血肉……”
作为一名扎根于河南油田采油一厂集输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在听到《集输之歌》前,我从来没有因此而亢奋得彻夜难眠。而这一晚,集输大队安棚转油站的支部书记赵瑞,是他,刷新了我对音乐魅力的原始概念。百人方阵拼图,千双眸子聚焦,熔化了砭骨的风雨夜,点燃了30年厂庆的礼花。赵瑞挥舞着指挥棒,集输方阵吼声震天:“多来米发梭拉西,骄傲吧,集输人!1234567,欢唱起来吧,集输之歌!”
作词
《集输之歌》不足二百字,这是最终定稿版。仅歌词创作用了整整半年时间,修订版本高达二十三首,细节改动更是不计其数。而这期间,赵瑞并非潜心创作于乐队工作室。长输管道上的冲锋巡线、转油站上的清洁生产、注水岗上降本增效、脱水间里的科技攻关、乃至党支部的双争六换、团青的修旧利废、高技能人才的名师带徒、职工的文体娱乐,他的身影遍布在油区、站库、班组、岗位、食堂和宿舍的每一个角落。取材时笔触伸向基层,涉猎的对象之所以广泛,全靠腿勤眼亮。拿赵瑞的话说:“抒职工之情,言群众之志。我体会最深的是:要到工作生活中去寻找‘共振点’,到工友同事的心坎上去寻找‘共鸣点’。毕竟灵感靠得不是空穴来风和闭门造车,想要获得知音,就要走出去,站到职工群众中来。”
“集输好儿郎,重任来担当。油龙滚滚欢声唱,管线通四方。仪表像眼睛,设备是心脏。我们日夜把你巡视,精心把你护养……”我念诵着赵瑞作的歌词,禁不住咂嘴:“啧!听起来像诗歌,不过要比诗歌朗朗上口。平淡中含奥妙,无奇中有神笔。不错!”
赵瑞却一本正经的纠正我的观点:“对歌词和诗歌的划分,前者‘嘴唱’,后者‘眼看’,这是鲁迅先生的见解,所以说,它们还是有区别的。歌词要与音乐相结合,通过谱曲和演唱,最终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它诉诸于听觉,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具有短小、明朗、通俗、易懂、简记、熟唱的特点;就拿《集输之歌》来说吧,一曲多段歌词,这就需要在歌词的结构、段式、语言、韵律及表现手法等多方面下功夫,要符合谱曲和演唱的要求。”
听着赵瑞不是专业胜似专业的解析,令我手下的笔记速度不禁加足了马力,口中连连赞道:“所以就有了后面的‘油龙使者踏歌声,机泵奏乐章。立足岗位成才,放飞理想翅膀。设备长周期我们来保障,集输安全职责时刻记心上……’这么精致的复段歌词啊!我能感觉到其间耗费的精力和匠心。有秘诀吗?”
“歌词要引起强烈反响,必须与企业精神合拍,与生产理念合拍,与职工情感合拍。有了‘三合拍’,才能一拍即合、一唱即响。才能受到职工群众的青睐,成为他们工作上干劲十足的加油号子、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抒情歌谣。”
“难怪《集输之歌》会成为一首深刻、深化、深入人心的好作品!”如果说厂庆当晚集输大合唱是唱进了我的心里,那么这首歌词,我相信此刻正写进我的思想认识中。
谱曲
赵瑞音乐方面所具备的天赋,我自然不敢怀疑。但他对“生活和工作、爱好和理想”涌泉般经久不息的激情,动力源自何处?在此之前我不得而知。问起时,回答我的仅四个字:“因为感动!”
模棱两可的答案,让我不得不闭上眼睛,以耳蜗中最灵敏的听骨和心房中最温软的触角,去重新回味《集输之歌》,借以觑探赵瑞的内心世界!这位党支部书记,这个音乐怪才,感动他的,究竟是什么?
聆听中,全曲潮水涌动。不,那是恶洪!是战胜恶洪的勇气和魄力!是集输好儿郎粗犷的呼吸和挥汗如雨的穿梭奔忙!这令我想起了夏天的那场洪水,轰隆隆的雷雨声和劈里啪啦的闪电交织在一起,安棚转油站被洪水淹了。站长王永成一边通知电工和安全员、在保证站上职工的人身安全前提下,一边带领着大家按照防洪应急预案与洪水作斗争。得知这一消息,我赶到现场时,正巧碰到职工小田打来的求救电话,她被洪水困到分离器操作平台上了,王队电话里让该女工保持镇静,并斩钉截铁的指挥抢险队员:“准备橡皮舟,十分钟后必须赶到!”
屋漏偏逢连阴雨,救回了小田,运行班小鲁在对讲机里叫道:“队长,雨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过泵房。三台防洪泵全用上了,抽不及。”王队坚定的说:“小胡大李,跟我走。你俩守窗户,我和书记守门。麻袋砌墙,盆子备上。洪水再大,坚决不能停泵。”
王队守在站上,一守就是三天三夜。作为支部书记的赵瑞,在与搭档争先恐后的工作配合中,“急难险重”抢不过不说,有时甚至会被膀大腰圆的搭档架上值班车,遣送回家休息。即便洪水退去,赵瑞劝搭档好好歇息一下,那边回答的依然是:“洪水下去还会再来,等新的防洪物资配置上来再说吧,不然睡不踏实!”
我顿然大悟,感动赵瑞的,首先就是他的搭档吧!
再听《集输之歌》,旋律渐渐趋于平静。滴答、滴答,声如天籁,如指针悄悄划过冬夜的表盘。值夜班的赵瑞巡察到脱水岗,青工小牛正在分离器前抄录产量。再向前走,大班房更衣室的玻璃窗上突然划过一道电筒光,有贼!正要冲上前去,小牛却在身后叫住了他:“赵书记,那是郑师傅。最近站上水质波动频繁,他想找出原因,对我这个徒弟新手不放心,所以下班后干脆不回家了,晚上困了就去更衣室的板凳上躺一会儿,每隔两小时起来教我怎样取样,刚才肯定是他打开电筒看手表呢!”
小牛正说着话,更衣室的门开了,51岁的郑师傅披着一件劳保大衣,迎着月光,精神抖擞的走来。两天后,从化验室传来一个好消息,水质波动频繁的原因被郑师傅找到了,是盛装样液比色皿上的一条裂纹影响了化验的透光度,所以造成了水质含油时而超标现象。
那么,感动赵瑞的,其次就是老郑师傅吧!
还有为了录资料泡方便面充饥的技术员小秦,给新管线穿棉衣误了下班班车的操作工大崔,连夜抢修压缩机的泵修工老陈……这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面孔,一定是他们,这群集输工,带着对工作的无限热情,为赵瑞的创作插上翱翔的翅膀,为他的谱曲擦亮灵感的火花,才有了《集输之歌》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吧!而他的经久不息的创作激情,也正是在这一份份的感动中不断升华为激昂高亢的旋律,以其压倒一切困难的气势,鼓舞激励着集输好儿郎们亮出设备长周期之剑,为夺取降本增效攻坚战的最后胜利而前赴后继奋战不息啊!
集输之歌
《集输之歌》唱响了厂庆,但离赵瑞的目标还很遥远,因为2008年,他希望自己创作的歌曲能唱响集输儿女的奥运情结。
如赵瑞所说:“创作出一首雄壮有力、催人奋进的企业歌曲,是我最大的愿望。因为我们的企业需要这种披坚执锐、黄钟大吕式的大合唱。所以继《集输之歌》之后,眼下我正在创作《禁令歌》,我有嫦娥奔月的信心超越自己,把我们中石化的‘安全十大禁令’创作成为熟能上口的歌谣,重构母亲十指般的掌心关爱,把《禁令歌》推向职工群众,用她祈祷工友平安,让她成为《集输之歌》的第二季梵唱!”
(完 2008-01-06)
真实姓名:高志刚
通信地址:河南省桐柏县埠江镇河南油田采油一厂集输大队机关
电话号码:13700772422 办公电话:0377-63843224
邮政编码:474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