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转”向现实
在将转行与任何“高大上”的概念联系起来之前,我们不得不先意识到,很多人其实是被动转行的。比如,对于许多感到“就业难”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从就业前景不明确的专业领域,转向市场中有现实需求的专业岗位。
由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5%左右。报告还指出,2011~2015届毕业生中,医学专业的就业相关度最高,工学与教育学次之,再次是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和法学,而理学、农学和历史学等相关度最低。
在网络上,我们也不难找到各类“转行率最高”的专业排名,如美国的H&R Block机构根据全球的数据,统计出了近年来的十大冷门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将大概率面临转行,包括人类学、电影、美术、哲学、人文学科、音乐、体育、平面设计、历史、语言文学等。而与之相反,计算机软件、金融等专业则相对较少面临这一问题。
对于不少“冷门”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一走出校园就必须直面真实的求职市场,将知识、技能与现实需求相匹配,才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对于他们而言,“转行”显然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