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1|回复: 1

点亮望向远方的目光(中国道路中国梦)

发表于 2018-5-11 08:04: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点亮望向远方的目光(中国道路中国梦)

孙 超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1日   05 版)


  有一篇名为《乡村教师》的科幻名作,讲述了人类教师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独特作用,令很多人为之动容。而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就有这样一位乡村教师,用长达38年的坚守,成为几个村庄两代人的启蒙者和传道人。
  她叫支月英。38年前,19岁的她来到当时澡下镇的泥洋村小学,成了一名乡村教师。学校山高路远,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的课本都需要她用扁担挑上山。有时学校窗玻璃破了,从镇里买新的来,用摩托车驮到半路上就会被颠碎,只能用塑料布来遮风挡雨。30多年,支月英换了好几辆摩托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了她来回奔波的常态。
  她也曾动摇过、迟疑过,想着要离开这里。但看着一个个朴实天真的孩子和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她就变得无比坚定。“城里的孩子有人教,山里的孩子们也要有人教。”正是因为这样的执着,支月英不仅给在学校的孩子们上好课,还家家户户走访,把辍学的孩子劝回学校。村民们渐渐地发现,这个小姑娘并不只是来这里“转一圈就走”,是真的把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村民们和她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她也成了山上的“孩子王”。
  在采访中,我曾尝试挖掘支月英的为难,听她倾诉这些年的苦痛。但没想到,她身上洋溢着的更多的却是幸福感。“山花开了,总有孩子给我采来最香的一束;山果熟了,总有孩子给我带来最甜的一捧。”这是支月英曾经含着热泪写下的文字,孩子们对她的爱让她感动。正如她所说,“当看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当学有所成的孩子回乡看我,我心里无比舒坦、无比幸福”。坚持梦想难免会有疲惫的时候,但传递梦想却能让人更加幸福。
  像支月英一样,将时光和年华致力于播撒梦想的人其实并不少。如海南万宁苗村的“三语”老师盘学秀,誓言“我愿意做一把梯子,帮助学生看见更远的地方”;像贵州乌蒙山区里梁俊和孩子们的歌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们不仅是扎根于贫瘠的大山,更是在深耕梦想的沃土。“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他们对山区孩子孜孜以求的心愿,也是全社会齐心协力的目标。
  传递梦想的意义不止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可以说,正是像支月英这样甘于奉献的烛光,点亮了山区人们望向远方的目光。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只有让知识流淌进成长的心灵,才能迸发强大的奋斗力量和不竭的发展动能。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支月英带去了很多建议,增加教师教龄津贴、加大对偏远农村学校的政策倾斜、完善农村教师培养……给贫穷带去希望,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大山女儿”的梦想还在延续。
  (作者为本报江西分社记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2 14:58:39 | 查看全部
感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