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有色网
在康家湾矿的地层深处,总有那么一群汉子,用自己手中的钻机不断开创新的纪录。杨麦富,这个36岁的汉子,就留下了一串让人惊叹的数字:全年完成采矿56278吨,掘进438.6米,分别为工区总量的48.9%和33.7%,个人与学徒一道单机完成采矿38426吨,掘进198.7米,全年累计出勤率324天,义务奉献工时达648小时。今年1~7月,杨麦富带领班组成员完成采矿24076吨,掘进247米,分别占工区计划的39%和41%。
杨麦富,1994年7月参加工作,在井区风钻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他凭着过人的风爆技术,高尚的思想素质,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自1995年起,杨麦富连年被评为公司、矿优秀员工;2001、2006年两次荣获矿生产标兵;2006年被公司授予一级风钻操作师;2007年荣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他所带领的班组自2001年起,连年被评为矿先进班组和公司模范班组。
困难面前抢着上
去年5月,矿部为了提高全矿出矿品位,决定回采701~10#E高品位防水矿柱,该采场属夹壁矿体,两边都为采空充5五年之久,加之通风差,运输线路长,采场温度高,致使周边发出刺鼻的尾砂气味,令人望而生畏。为此,工区特设立较高的单项奖,部分职工见状都主动报名参加,经过再三比较,工区决定让经验丰富的老风爆工及数名熟练工进场,没想到他们只干了几天,便打了“退堂鼓”:“受不了,钱再多我也不要”,这样一来工区其他职工也望而却步。正当工区一筹莫展之际,杨麦富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保证在一个月内啃下这块“硬骨头”。得到工区应允之后,当天,他便带领学徒尹忠泽忙开了。每天顶着高温,不辞辛苦,连续奋战在12个小时以上。因该采场天井小,空位窄,这对一个1.77米高的杨麦富来说,无异又是一种煎熬。他只能在打钻时半跪半蹲作业,加上难闻的尾矿药剂气味,好几次他都差点晕过去,但他与学徒硬是咬牙挺了过来。短短的25天时间便安全回采高品位富矿6000多吨,为矿部挣回20多万元的利润。
“我是党员,就该担起这份责任”
去年元月,矿区遭受到百年不遇的冰灾,致使生产压电,井巷被淹,道路受阻,通风不畅,必须贯穿3个高达20米的天井,才能进入采场作业。而搭架木天井,是井下最累、最脏的活儿。矿部要求所有天井必须在2个月内全部贯穿,以便及时形成采场。3个天井总掘进量达60米,加联络巷30米,总共90米的任务须在时常断电、断水、缺风的50多天完成。这一次,杨麦富又主动挑起了大梁。他每天坚持2个循环作业,一个人打站放炮,拆架木台子,在闷热的天井上挥汗如雨,在狭窄的掌子面上忘我拼搏。50多天后,任务全部完成。
“我是班长,时时处处要带好头”
作为班组的“领头雁”,杨麦富大力推行“目标责任制”,对待业务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班组工作中,他真抓实干,敢抓敢管,带领全班职工奋力拼搏,争创一流,在实际工作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他的传、帮、带,全班同志的操作技术显著提高,设备运转率始终保持良好,从而保证了班组月月超产、年年超计划目标的实现。
身为一个党员,杨麦富在接受任务中,他总是让其他人先挑,将难干,工时紧,安全威胁大的留给自己;在奖金分配上,他始终坚持“宁愿少自己,也不亏大家”的心态。从2007年至今,杨麦富参加的各项义务劳动多达几百小时,他却从未拿过加班补助。
杨麦富常说:“是男人,更应该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