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5-18 10:11:50
|
查看全部
——以“人民立场”的思维,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
人民立场,本质上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立场,是人民利益至上的立场。人民的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初心真谛,因此,人民立场,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立场。
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因此,人民立场,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政治站位和党性定位,是党性原则的根本体现。
人民立场,是检验共产党党性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据此可知,人民立场的思维,是党性与人民性高度一致的思维,是引领、诠释和检验共产党员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思维。
人民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根本价值和本质内涵,“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立场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唯物史观的逻辑中,这一立场体现在,共产党人的党性既在于为无产阶级的翻身解放终身奋斗,也在于为人类彻底解放不渝奉献;既在于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也在于积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在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斗争,也在于为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的壮丽事业坚定努力。
人民立场思维体现的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无疑是推进我国政治发展的根本遵循,是把握中国政治发展逻辑的思想前提和政治精髓。
——以“人民民主”的思维,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规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确定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内在必然,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集中体现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确定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内在必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机理、独特优势和本质内容,这就是党的领导所体现的人民根本利益和公共理性与人民民主体现的多种利益和公众意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的方式,通过多种民主政治形式和民主机制得以充分表达、依法整合、达成共识并且形成强大合力,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得到切实有序有效的实现。
确定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内在必然,充分体现了实现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广泛性、平等性和有效性的基础结构和必然途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的结构性基础,三者的交汇点和落脚点,在于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伟大实践,在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磅礴伟力。
——以“人民获得感”的思维,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准价值、发展程度和检验标准。
“人民性”的政治思维,最终要落实到人民利益的实现上。实现人民利益,就要以“人民获得感”的思维,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准价值、发展程度和检验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且反复阐述的人民“获得感”,是“人民性”政治思维的重要定向和评价指标。
对于人民政治来讲,所谓“获得感”,首先需要清楚确定“谁获得”?新时代确定人民性政治思维,就是确定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公正地获得社会价值和利益。而以人民获得感考察和验证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战略、方略、理论、制度、方针和政策,则在政治实际运行过程的绩效评估意义上,体现着“人民性”的政治思维。
“人民获得感”政治思维,还需要确定人民获得感的本质意义。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来看,“获得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根本宗旨的现实体现,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客观反映,也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良政基准和善治标尺,它深刻体现着坚持和贯彻经济建设战略的成就状况,准确反映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际状况。同时,“获得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不断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的鲜明体现,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程度的现实标尺。
因此,“人民获得感”的思维,是新时代人民政治的目标理性思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人民的利益要求和安全幸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政治的根本宗旨。
(作者:王浦劬,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