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5|回复: 7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发表于 2018-5-25 11:24: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明知相思无用处,无奈难解相思苦”,“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一旦入了相思门,相思的愁绪就无法摆脱,挥之不去。

  今天要学习的是李清照的《一剪梅》,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中体会难以排遣的相思。


微信图片_20180525112331.jpg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11:25:18 | 查看全部
词中故事:

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说的是,李清照新婚不久,赵明诚外出求学,李清照不忍分别,找出一方锦帕,写下这首《一剪梅》送给丈夫。

  但从李清照的年谱看,李清照嫁后不久,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她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首词应该是在此期间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11:35:41 | 查看全部
 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点时序、点景、点情,总领全词,温婉典雅。“红藕香残”颇有南唐中主李璟“菡萏香消”的雍容气度,既点明了时序,又写出了韶华易逝的伤感。“玉簟秋”,从室外的场景转到了室内,一个“秋”字,用得极好,明明是肌肤所感受的凉意,却偏偏成了离人心上的秋意。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二句,历来在释意上有所争议。很多读者不明白,上兰舟与解罗裳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也有把“兰舟”解释为床的,从逻辑上似乎说得通,但与“兰舟”的释义是不相符的。

  《述异记》卷下谓:“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如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范仲淹《与人约访林处士阻雨因寄》: “兰舟无赖寄前汀。”

  另外,罗裳在刘熙《释名·释衣服》中有述:“凡服,上曰衣,下曰裳”。颜师古注:“裙即裳也。”“轻解罗裳”中的“罗裳”是指“罗裙”。两宋女子下穿裤、袜、裙,裤外穿裙。裙与裤均在腰间缝制一对席带。裙大都比裤长,裙长平均在八十厘米至九十厘米之间,裤长平均在八十五厘米左右。南宋时期的人尤其喜欢轻薄的纱罗。宋代的裙形就像今天的直筒裙,而且不开叉,纱裙比裤长,因此“独上兰舟”时要解下罗裙剩下罗裤才能轻轻巧巧“上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明知故问,非问之问。两地相思两地书,待收到书信,已是月满西楼之时。月与楼的意象在古诗词中很常见,如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但一个“满”字却与众不同,月满反衬人缺,月满更显楼空。整首上阕,行云流水般的时空转换,加上平常意象的推陈出新,让人读来一句一击节。

  但词人并不满足于此。下阕首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既承“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又暗喻红颜易老,芳华易逝。“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与二,分与合,分的是空间,合的是爱情与思念。

  最后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化用的是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句子,但一个“才”字,一个“却”字,把相思写得如此灵动活泼,楚楚动人,只怕千载之下也只有李清照一人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11:50:06 | 查看全部
还有哪些倾诉相思的佳句?
  李白《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温庭筠《杨柳枝》: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谁的诗词,是你的心声?


来源:共产党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5 11:56:00 | 查看全部
欣赏了一下书法,里面有两个错字哈
“云中谁寄锦书来”的“云”写成了“雪”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下”写成了“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5 12:06:21 | 查看全部
书法写得真好,瑕不掩瑜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5 14:24:3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5 17:12:4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