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1|回复: 1

《晨曦集》先读为快:翁帆眼中的杨振宁,非常地“傻”

发表于 2018-5-31 08:38: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艺星青年按】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及其夫人翁帆编著的科学随笔《晨曦集》出版发行,本书是了解杨振宁先生近期思想的著作。
翁帆说:“先生很喜欢《晨曦集》这个名字,因为它寄托了先生一生的期望。”今天,小编为您精选书中精彩片段,来了解一代科学巨擘的治学心迹与家国情怀

《晨曦集》封面/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晨曦集》收录了杨振宁先生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章,充分表露了一代科学大师的远见卓识与回报故园的拳拳之心。
如果你对物理感兴趣,那么书中关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一定不能错过;而如果你和小编一样,对物理一窍不通,书中他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等内容亦能让你沉醉其中。
书中也收录了亲人、同事、友人、媒体人和学生所撰回忆文章,对杨振宁先生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介绍和评述;还收录了30多幅杨振宁先生生活与工作近照及一些历史珍贵照片,是了解杨先生不可多得的影像资料。

精彩篇章
《前言》
10年以前,在《曙光集》的前言里,我这样解释为什么取了这个书名:
鲁迅、王国维和陈寅恪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长夜。我和联大同学们就成长于此似无止尽的长夜中。
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我今年85 岁,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应替我看到……
当时觉得改革开放30年,看见了曙光,天大亮恐怕要再过30年,我自己看不到了。
没想到以后10年间,国内和世界都起了惊人巨变。今天虽然天还没有大亮,但曙光已转为晨曦,所以这本新书取名为《晨曦集》。而且,看样子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自己都可能看到天大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31 08:38:40 | 查看全部
《关于放弃美国国籍》(杨振宁)
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 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2015年4月1日我放弃了美国国籍,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机会的国家。我感激美国。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国朋友不会赞同我放弃美国国籍。
我一直记得我与挚友熊秉明曾经的对话。他说:“你的父亲虽已过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我说:“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今天,我94岁了,很欣慰,多年来,为了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曾做过一些努力。我曾经说:“没有这座桥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定。”

《杨振宁先生的“精”与“傻”》(翁帆)
今年3月2日晚,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就杨振宁先生放弃美籍一事进行讨论。三位主持人有许多客观的正面看法,可是其中说到有人认为杨先生为人很“精”,这与我所认识的杨先生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却是完全相反的。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1. 杨先生于1971年夏天回新中国探亲访问。回美国后在许多地方,包括许多大学和好几个中国城,做了介绍新中国的演讲,介绍“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轰动。他的举动也让美国中央情报局多次找他“谈话”。
2. 20世纪70年代后期杨先生出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向美国社会介绍新中国,强调中美建交的必要性,遭到国民党驻美国机构的辱骂。他当时这样做,是承担着一定的政治风险的。
3. 1978年中央领导向杨先生征求关于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意见,杨先生知道,当时这个项目已经被作为国家战略发展计划之一,有关方面非常期待他表态支持。但是他认为,中国在“文革”结束、百废待兴之时可做的事情很多,大加速器项目不是当务之急。于是他不附和任何人的意见,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坚决反对这个项目上马。
4. 2016年多名外国诺贝尔奖得主建议中国造超大型对撞机,杨先生于9月初在网上发表一文《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又引起许多同行的不满。他知道写这样的文章会得罪人,但是他必须说真话。
杨先生做人做事总是客观秉承着对与不对的原则,个人的利益从来没有在他的思考范围内,也从来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态度。我看到的杨先生不是很“精”,而是非常地“傻”。

杨振宁与妻子翁帆
《后记》
2007年杨先生的《曙光集》出版。我曾在书里的“编前言”中说,那本书记录了20多年间“他走过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关心的,他热爱的,以及他期望的一切” 。《晨曦集》是《曙光集》的续集,仍是先生的心路历程,只是增加了一些别人关于他的文章。
《晨曦集》的出版又值先生九十五岁寿辰。先生常说他的一生非常非常幸运。与先生在一起十几年,渐渐明白了,一个如此幸运的人,他关心的必然是超越个人的事情。同样,一个如此幸运的人,自然是率真、正直、无私的,因为他从来不需要为自己计较得失。他本可以简单地做一位高居于科学金字塔顶端的活神仙,可是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让他义无反顾地坚持他认为重要的事情。
先生很喜欢《晨曦集》这个名字,因为它寄托了先生一生的期望。
翁帆
2017年8月于清华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