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9|回复: 0

“幌马车之歌”系列作品回溯台湾现代史

发表于 2018-5-31 09:30: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幌马车之歌》封面
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黄昏时候,在树叶散落的马路上,目送你的马车,在马路上晃来晃去地消失在遥远的彼方。”近日,在《幌马车之歌》问世三十周年之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最新增订版,同时在大陆首次推出简体版《幌马车之歌续曲》。
“幌马车之歌”系列是台湾作家蓝博洲的两部纪实文学作品。其中,《幌马车之歌》创作于1988年,当年即获洪醒夫小说奖最佳小说,1991年获《联合文学》十大好书作家票选第一名,长期占据台湾图书畅销榜。著名导演侯孝贤根据此书拍摄了电影《悲情城市》《好男好女》,前者获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幌马车之歌续曲》是作者2016年的新作,继续追寻在台湾五零年代白色恐怖中被枪杀的三位台湾青年的生命故事。

《幌马车之歌续曲》封面
“幌马车之歌”系列是典型的非虚构作品。形式上,两本书均以受访者的口述直接回溯历史现场,在寻访幸存者及其亲友基础上,搜集查阅了大量机密档案,描绘了客家籍台湾革命青年锺浩东短暂而炽热的一生,讲述了和锺浩东几乎同时期的台湾青年李苍降、蓝明谷、邱连球的故事。这些年轻人都出生于日据统治下的殖民地台湾,自年幼起就具有强烈的抗日精神与祖国意识,他们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投身到抵抗外来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与自强的历史浪潮中,但最终都在白色恐怖时期被国民党情报机关逮捕、刑求直至处决。
在日前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举办的“‘幌马车系列’二种新书座谈会”活动中,蓝博洲回顾了自己的写作历程,包括当时政治环境下如何找寻受访者,如何一步步挖掘历史真相,又如何将历史人物一个个贯穿起来等等。他说:“我的‘寻找锺浩东’之旅并没有因为《幌马车之歌》的发表而停止。《幌马车之歌》和它的戏剧在大陆2013年出版,包括这次增订和简体续曲的出版,我觉得我对得起钟浩东和其他的烈士。”(孙菁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