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3|回复: 0

老鳖灯

发表于 2018-5-31 22:31: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老鳖灯

一九六零的冬天,晚上,没有星星,没有月光,天和地连成了一口硕大无朋的黑色铁锅,以一个代表民族精神的传说而闻名于世的王屋山被装到了锅底。从山口刮进来的瑟瑟寒风,犹如黄河的巨澜,冲刷着、蹂躏着满山的野草,把树木拨弄得站不稳脚。
在王屋山麓,济源县综合冶炼厂铅矿的职工们上班了。他们要通过矿洞到达工作面。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开辟新的通道要费很大的劲。他们行走的巷道是清朝时期开凿的。虽然里面听不到风的怒号,但它黢黑、阴暗、潮湿、逼仄,仅容一个人侧身通过,越走地势越低,他们还要踩着自制的木梯下去。没有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那山洞的丰足和神奇,但是,他们硬是要在这原始的环境下挖掘出宝藏——铅矿石。
每班十四个人。当时,用得上电灯的地方很少,王宗富和同志们戴着柳条编织的安全帽,帽子的前沿上别着老鳖灯。所以起这么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形状扁扁的,圆圆的看去像个王八。他的肚子里装的油是由豆油和劣质的机油混合而成的,鳖嘴里含着根灯芯。这种灯点燃后会冒出一股股浓烟,人戴着它,即便一个月不上班,鼻孔和咽喉里的烟末也排不出去,连吐出的唾沫都是黑乎乎的。在往外背矿时,大家要把灯放到巷道里或推矿石的小车上干活。
到达采矿区后,排长安排王宗富和另外几个人去打炮眼。没有风钻,他们把帽子上的油灯取下来放到地上,然后一人把钢钎放到选定的位置上,双手扶好,另一人挥舞着大锤,用力敲打。起初,王宗富负责打锤。这是一桩非常吃力的活计,顶多打上二十下,人就会累得双臂酸困,汗流浃背,干一轮就得轮换一次。王宗富的个头中等偏下,体格也并不强壮,但他干起活来有那么股子拼劲。打上一会儿,他就停下小憩,接着再打,直到实在不行了才和人换手。否则,在过度劳累的情况下会因操作失误而砸到别人的手上。
费了半天的劲,炮眼总算打完。排长指挥大家装填炸药和雷管,封口,多余人员撤到安全距离,由点炮手引爆炸药。“轰隆——轰隆”,随着一声声能撕裂耳膜的巨响,矿石在浓烟中“哗哗”坠落。排长据响声判断,有一眼炮没有爆炸,硝烟散去,就要去察看原因。王宗富站出来说:“你是负责全班工作的,我去!”转身就摸索着进入了工作面。他找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哑炮不在自己所打的位置。他刚要动手就觉得不妙,赶忙后退,还是被爆炸的气浪冲出。他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他的双眼瞎了,经医生检查已没有治愈的可能。他,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从那时起,彻底告别了矿洞,告别了老鳖灯的光亮。他难过得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时间一长,他终于用理智和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痛苦,老鳖灯的火苗又在他的心中熊熊燃起。不能再下井,他就负责分拣焦炭,坚持多年,勤勤恳恳,从不懈怠。当时,在全厂干部、职工中掀起学习王宗富的热潮。他却把这些看得很淡:“我干的都是自己的分内活,有啥学头?”
这些可敬的豫光先辈,伴随着早已淡出时代年轮、堙没在历史烟云的老鳖灯,成为豫光创业时期的历史见证,成为豫光发展的精神象征,被一代代豫光人薪火相传、传承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