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来勇
这些天,我接了个大活儿:采访在加油站工作的双职工家庭。
一开工,我就有了意料之外的收获。
双职工家庭基本来自外地,夫妻俩努力工作,省吃俭用,奇迹般地在杭州买房置业。为什么说奇迹?杭州房价贵,直逼北京上海。
买房置业,外地来杭者比本地人更迫切,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才是新杭州人,才能真正融入这个城市中去。
一
几次采访后,我习惯了问:“有没有在杭州买房子?”因为,这年头,房子与幸福挂了钩。
“我们买了,买在丁桥。”说话的是员工孙景刚,万事利加油站站长。这座小站的全部员工,是他的妻子秦宗美和女儿孙文静;小站的全部设施,只有两台油罐、几把加油枪。
进入夏季的杭州,气温一下子飙升到37摄氏度。
可是,小站的生意好到爆棚,来加油的车辆排起长龙,他们一家,根本没有空闲时间接受采访,工作服的背部都像泼了盆水一样,湿透了。
我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们一家:虽然辛苦,但幸福的微笑,一直挂在他们脸上,藏不住。
我看着看着,也笑了,去孙景刚打理的小菜园里摘了一株甘蓝、两株莴苣,挖了几个土豆,再从冰箱里找出一块咸肉,做了一顿晚餐。
加油站打烊之后,我与他们一家一起吃饭,完成我的采访任务。
因为太忙,孙景刚一家虽然买了房子,却只有读初中的儿子和女儿孙文静去住,夫妻俩24小时待在加油站,白天工作,晚上护站。
“也不晓得家被小孩们折腾成什么样了,不过随便他们吧,在自己家就该随意些。”秦宗美笑了,夹了一块肥瘦相间的咸肉,惬意地咬了一口。
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话:孙景刚一家的生活有点儿像这块咸肉,肥了工作,瘦了生活,却回味无穷。
二
“我也买房子了,买在海宁。”杭州绕城高速服务区加油站站长黄应伟说。
他负责两座加油站,定编员工36人,实际只有员工23人。
人不够,黄应伟忙得在两个站之间来回跑。我的采访,也是跟着他来回跑时完成的。
他个子高、步子大,我一路小跑才跟上他,不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看来,我每天50分钟挤地铁上班,已是享福了。
他虽然有房子,但平时住不了,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每天下班后,他回到出租房。他的妻子魏沛云在下沙路加油站工作,夫妻俩碰面的机会很少。
“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海宁的房子只能空着。”黄应伟说。
还好,孩子成绩很好,小小年纪已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不少作品。孩子很懂事,每天做饭等父亲回来吃。这天,我有幸吃上了孩子做的饭菜。
谈吐之间,我听到了他们的心声:房子是一个里程碑,有了房子就成了新杭州人。至于房子在哪里,能不能住,并不重要。
这句话,也是我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的异口同声的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