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32|回复: 0

[2010年劳模展示] “经纬线”上编织美好人生——王瑞琼

发表于 2010-6-24 16:35: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梧州市“三八红旗手”、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面对这一连串的荣誉,梧州春燕纺织有限公司挡车工王瑞琼只是淡然一笑,“我只是努力地做好了本职工作”。在纺织行业的岗位上工作28年来,王瑞琼以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劳动者光荣的赞歌。

  用心创业赢得回报

  在梧州春燕纺织有限公司,提起筒摇车间女工王瑞琼,同事们对她的评价是“勤学好问、技术好、吃得苦、不计较个人得失”。

  1982年,王瑞琼来到当时的梧州市棉纺织厂(春燕纺织有限公司)工作。为尽快适应工作,她虚心地向老师傅学习操作技术,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遇到技术好的老师傅,她会就某个操作要领“缠着”别人,打破砂锅问到底。王瑞琼深知,要想提高操作技术,没有别的诀窍,只能苦练。她时常利用业余时间加班苦练,不经意间,王瑞琼的手指被细细的纱线勒出了一道道的口子,但为了不影响练习,她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坚持下来,从没停止过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着一股子冲劲和勤学苦练,一年后,她便成为了厂里的“操作能手”。

  虽然纺织是轻工业,但纺织女工的工作却不轻松。因为每一名挡车工,都需要不停地巡回在十多部摇纱机之间,以最快的速度做好生头,换管、打结、扎绞,以保证机器正常运转。在当纺织工人的28年里,无论日班、中班,还是夜班,王瑞琼始终坚持年年月月出满勤、干满点,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一次,厂里开展“党员责任机台”竞赛活动,当时,王瑞琼已怀有身孕,但她却主动要求去挡高支数的机台。大家知道,高支数机台各方面要求都较为严格,工作质量要求也较高,也比别的机台工作量大、难度大。为了她的身体,大家都劝她放弃这一念头,王瑞琼却说:“我是党员,当然要起先锋带头作用。”就这样,在每次厂里组织的活动中,她都冲在了最前头。

  当问起这些年来起早摸黑工作累不累时,王瑞琼淡然一笑说:“累是肯定的,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已经习惯了。”

  扎根岗位培育新人


  为了纺织事业,王瑞琼把时间和精力几乎都倾注到工厂这个大家庭里,用一颗赤诚的心,热爱着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

  1993年,棉纺织厂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少员工相继跳槽离开了工厂,与她相好的工友多次劝她另找一份舒适点的工作,可王瑞琼却这么认为,工作环境越艰苦,就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她不仅留了下来,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此,她一心扑在生产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员工努力工作,使工厂很快走出了困境。

  2003年,市棉纺织厂实行改制,王瑞琼在改制后的梧州春燕纺织有限公司继续工作。在改制后的这几年时间里,一些熟练的操作工由于各种原因,纷纷离开了企业,而留在企业的员工中有部分人思想波动、情绪不稳定,而“身怀绝技”的王瑞琼,积极为留住和培养员工、稳定企业生产出主意、想办法。在企业处于困难和最需要熟练工的情况下,她服从公司安排担任教员,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手把手把自己的技术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200多名新员工。新员工在她的传帮带下,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技能,适应了生产的需要,为公司更上一个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担当了教员的重任,但在班里挡车工不足、任务紧的情况下,王瑞琼还主动上机挡车,有时一人顶两个人的工作。“我的技术来自师傅的言传身教,就应该带出更多技术能手,为企业多做贡献。”王瑞琼说。几年来,她带出的徒弟全部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操作能手,她所在的班组产量常常名列前茅。

  “我喜欢纺织这份工作,我会努力地做下去。”王瑞琼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以主人翁的责任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像跳动不停的织梭机一样,那一根根洁白的纱线,忠实地记录下她对纺织事业的那份执著和热爱。

  凭着这份执著和热爱,王瑞琼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今年,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来源:梧州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