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6-10 20:04:07
|
查看全部
司马昭率大军前去镇压,这次他将曹髦和郭太后绑架随军同行。
战事持续了一年多,诸葛涎兵败被杀。司马昭班师回洛阳,将举行禅代仪式,正式夺取曹魏江山。
难道曹髦没有剪除司马氏的办法吗?答案是:没有。
司马师、司马昭比乃父司马懿的“鹰视狼顾”,有过之而无不及,委实比鹰还机警,比狼还凶残。他们吸取董卓进宫、被王允和吕布杀死的教训,决不轻易进宫!
而且到司马师时,大将军府已成为实际上的朝廷,即便是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也只是派人去宣布,要曹魏小朝廷服从而已。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司马师要废少帝曹芳,派手下一个官员郭芝进宫去传达他的旨意。
太后正和曹芳对坐。郭芝向曹芳宣布说,“大将军欲废陛下。”
曹芳只得顺从离开。
太后表示不悦。郭芝说:“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将军意已成,又勒兵于外以备非常,但当顺旨,将复何言!”
太后说:“我欲见大将军,口有所说。”
郭芝说:“何可见邪?但当速取玺绶。”
太后只得屈服。
郭芝的生平、官职都不见记载,应该只是司马师大将军府的掾属,对皇帝和太后已是如此颐指气使,一句话就把少帝曹芳撵下了宝座,又训斥太后没管教好儿皇帝曹芳,喝令太后少废话,必须遵照司马师的旨意办,立即交出皇帝的玺绶。
太后表示想见司马师分说,郭芝的回答是:是你可以见的么!
司马师的话已经称旨,在表面礼仪上都已高于皇帝太后。司马师废曹芳帝位后将他贬为齐王,也只是派“使者”代表大将军授给他齐王的印绶,监押出宫。
曹髦又怎么可能召跋扈更胜司马师的司马昭进宫来见!
此时,对于曹髦来说,作为曹魏皇帝,迫使司马氏“弑君”,是对得起祖先和魏国臣民的一个最好的选择;是一个皇帝的、高贵的选择;也无愧他最初和最后的封号“高贵乡公”。
自古至今的末代君主,未有壮烈如曹髦者。
四、公元260年6月4日曹髦下葬
“弑君”,毕竟非同一般,是会铭于史册、流传后世的。对标榜儒家“忠孝伦常”的司马家族,政治影响之恶劣难以估量。
司马昭急忙召大臣们来商议,怎么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大臣们一到,司马昭就扑倒在地,表示对误伤曹髦的震惊和悲痛,要群臣拿个善后的办法。但谁也不敢说话。
司马昭把仆射陈泰召到旁室,说“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啊?”
陈泰是曹魏重臣陈群之子。陈群与司马懿是莫逆之交,陈泰和司马师、司马昭是自幼交好的“发小”。陈泰出将入相,几次击退蜀汉姜维北伐,功高望重,深为司马家倚重,所以司马昭单找他拿主意。
陈泰说,“唯有腰斩贾充,稍稍谢罪于天下。”
司马昭不肯杀贾充,让陈泰再想差一等的办法。
陈泰说只有比这上一等的,没有比这下一等的办法(《晋书·文帝纪》)。
上一等,就是司马昭了。可司马昭还是不肯杀贾充——贾充是执行他的命令,如杀了贾充,再有这种事,谁还给他卖命啊?
司马昭反奖赏贾充为安阳乡侯,统管城外诸军,加散骑常侍。他决定拿成济、成倅做替罪羊,派人去将他们就地处死,并以“大逆不道”罪诛灭三族。成济、成倅兄弟不服,赤身爬到屋顶上,高声叫骂。派去的兵将怕他俩再喊出不中听的话来,就乱箭把他俩射死了。
王沈告密有功,被司马昭封为安平侯,邑二千户。在司马昭篡魏后成为晋开国功臣,官封骠骑将军、录尚书事,统城外诸军事。
王经,因拒绝投靠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并且灭满门。司马昭说:“(王)经正直,不忠于我,故诛之。”(《世说新语·贤媛》)
《资治通鉴》和《汉晋春秋》记载:王经被捕时向母亲跪拜谢罪,他母亲脸色不变,笑着说:“人谁能不死,只恐怕死的不得其所。为此事大家同死,还有什么遗恨!”
到王经全家被杀的那天,故吏为之痛哭,悲哀之情感动了整个街市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