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9|回复: 0

石峁遗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告诉你“簧”长什么样

发表于 2018-6-10 20:06: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杨一苗 许祖华
  位于陕西省神木市的石峁遗址出土多件约4000年前的骨制口弦琴,这是目前我国所见年代最早的弦乐器,其考古背景明确、共存器物丰富、结构完整、特征明确,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
  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前的超大型史前遗址。在2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遗址考古领队孙周勇介绍,石峁考古队在皇城台发现了数量巨大、品类丰富的各类遗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重要遗物。其中在数以万计的各类骨器中,还甄别出一批重要乐器——口弦琴。
  据了解,石峁遗址骨制口弦琴均出土于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的“弃置堆积”内,为皇城台使用期间由皇城台顶部弃置而来。石峁遗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制作规整,呈窄条状,中间有细薄弦片,一般长约8-9厘米,宽逾1厘米,厚仅1-2毫米,初步统计不少于20件,与其共存的还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最新的测年数据显示,这些口弦琴制作于距今约4000年前。
  口弦琴在中国先秦文献中被称作“簧”。《诗经·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房”。《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现代口弦琴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仍保持着人类早期弦乐器的原型特质,流行于蒙古族、羌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